然后權栗迅速去找鄭仁弘商議,而柳成龍聽到“勾結倭寇救出臨海君”的消息后,大吃一驚,開始后悔簽名了。
商議過后,三人一致認為,目前只能暫時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先看看各方面輿情形勢。
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彈性和回旋空間,以及對下一步的選擇余地。
若輿情形勢尚可,能控制住勾結倭寇的流言,就繼續擁戴臨海君。
若形勢不妙,就偃旗息鼓,乞求各方原諒,為此可以殺幾個頂罪的人,還可以將臨海君交出去。
在館舍院落內,戚金也正在和沈惟敬等人緊急討論接下來的行動。
沈惟敬很堅決的建議說:“立即破開后面小門,我們什么也不用說了,全部離開這里,離開平壤城!”
戚金疑惑的說:“我們一走了之,如此就徹底說不清了,事情不就鬧大了么?”
如果這樣,那么在別人看來,就像是城里的朝鮮民眾、官兵勾結倭寇一起鬧事,把大明官軍趕跑了似的。
沈惟敬狠狠的說:“就是要鬧大,越大越好!”
戚金說:“你這不是唯恐天下不亂么?”
沈惟敬指著大門外面的方向,“事情說不清又怎樣?說不清的人是他們!他們如果說不清,那他們就是勾結倭寇的叛軍!”
見戚金還在猶豫不決,沈惟敬又強調說:“這也是經略公所期待的!”
本小說最新章節在首發,請您到去看!
“經略公真這樣想?”戚金問道,他確實也不是很懂政治。
沈惟敬回答說:“先前經略公剛進入朝鮮國時,因為人生地不熟,不得不仰仗李朝官員協助,所以才給柳成龍、鄭仁弘等人分配了職務差遣,用他們維持平安道這個大后方的穩定。
現如今經略公開始另起爐灶,但柳成龍、鄭仁弘等李朝高官不能全心全意效忠于經略公,各種小心思太多,反而成了累贅。
雖然經略公給我的任務只是針對權栗,但借著權栗進入平壤城的機會,將聚集在平安道的那些李朝官員都攪和進來,林天帥肯定也是樂意至極!”
戚金深深看了幾眼沈惟敬,忽然說:“你是不是想拿他們的鮮血,染紅你的官袍?”
沈惟敬毫不遮掩的說:“我又沒有戚少保那樣的好伯父!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拼!
我本想在與倭寇交涉中發揮作用,但天帥目前似乎用不上,為出人頭地我也只能另想辦法了!”
戚參將決定說:“臨海君都丟了,我還能如何?就這樣干吧!”
如此戚金和沈惟敬帶著二百多人,從后墻“逃”出了館舍,然后直奔最近的大同門。
不得不說,大明官軍無人敢攔,出城也很順利。
然后為了安全,戚金就來到了數十里外的順安城。
這個交通樞紐一直是大明官軍的根據地,目前還有一千駐軍,比平壤城內還多。
亮出了經略公的照會后,沈惟敬對駐守順安城的主將問道:“若平壤城滿城皆反,敢不敢去平壤城平叛?”
那主將為難的說:“本部只有一千兵馬,只怕不夠用。”
沈惟敬沒好氣的說:“給你機會也不中用,附近還有其他兵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