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那已經沒卵用的官職體系制度仿照唐制,參議以上可美稱宰相,而宇喜多秀家目前官職就是參議,故而以宰相為尊稱。
按照這時倭軍習慣,其他人負責嗶嗶和具體事務安排,總大將負責拍板。
宇喜多秀家就決定說:“先談。”
石田三成便對小西行長說:“勞煩攝津守再走一趟明營,可于明日在敦義門外慕華館談判,但要林經略親自出面。”
敦義門在后世地名叫西大門,顧名思義就是城墻西邊的正門。
在敦義門外兩三里的城郊地方,李朝修了一座慕華館,聽這名字就能懂,專門用來迎接天朝使節和圣旨的地方。
這個距離還算合適,但倭方使者的風險更大一點,畢竟城外都是明軍了。
總指揮李如松收到小西行長的回報,就對林天帥“下令”說:“軍門明日親自去慕華館談判,要發揮出最大的特長!”
林天帥疑惑的說:“什么最大特長?你想讓本部院當場格殺對方使者?”
“用你的話來說,就是裝逼!你要發揮出裝逼這個最大特長!
根據我對倭奴習性的研究可以得知,你越裝逼,越能讓倭奴相信你!”
林天帥:“”
可以看得出來,李大將也真下功夫研究倭人了。
到了第二天,林天帥帶著親衛標營一千人,大張旗鼓的來到敦義門外的慕華館。
在慕華館外面,又建有一棟一間兩柱規格的牌樓,匾額上書三個大字“迎恩門”。
每每天朝使節攜帶圣旨抵達漢城,朝鮮國王都要親自在這里舉行迎接詔書的典禮儀式,向著放在龍亭里的詔書行禮。
而且這里位于西大門外郊區,所以也符合“郊迎”的禮法。
林泰來駐足不前,抬頭欣賞了一會兒迎恩門,腦中不禁思緒紛飛。
在原本歷史時空里,甲午戰爭后迎恩門就被拆除了,象征著天朝在半島權力的徹底崩潰。
后來迎恩門又被復建了,更搞笑的是,最后迎恩門被改名為獨立門,四百多年后仍然屹立在漢城。
反正林泰來不知道,這獨立門到底獨的是哪門子立。
“就在迎恩門談吧。”林泰來對沈惟敬、小西行長吩咐說,“屋里肯定早被破壞了,還不如在外面舒坦。”
倭方使者從院里出現,仍然沒到林天帥胸口高,臉上蒙著白布。
小西行長站在中間,剛要進行介紹,卻聽到林天帥說:“倭兵三奉行之一,大谷刑部少輔吉繼?”
小西行長又一次被震驚了,天帥對己方的了解總能超乎他的想象!
僅憑臉上蒙著一塊白布,就能猜出對方是誰?
因為這大谷吉繼患有麻風,臉上流膿,一般都蒙著布,天帥竟然連這都清楚!
林天帥傲慢的繼續說:“為什么不見總大將宇喜多秀家或者第一奉行石田三成?只來了一個區區大谷吉繼?”
旁邊的通事沈惟敬一邊如實翻譯,一邊在心里吐槽,天帥說話氣人的時候真能把人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