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帥估計,五萬人里面,“鐵炮足輕”怎么也應該有一萬人左右。
大谷吉繼想不想的拒絕了,“這絕對不可能!”
就算是假談判,也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這是倭兵唯一有點優勢的兵種了。
正在林天帥和大谷吉繼扯皮的時候,李如松收到了探馬的回報。
繞著城墻走一二十里距離,也就是在城墻東南方向,有倭軍不停的從光熙門出城。
早在去年時,倭軍已經在漢江上架設了若干浮橋,同時在浮橋的橋頭附近,又修建了幾道土壘,保護著浮橋。
漢江緊挨著南邊城墻,出了城就能上浮橋過江,所以倭兵過江速度很快,現在目測已經有大批倭軍已經撤退到南岸。
聽完探報,李大將迅速在心里合計了一下,攻擊渡江的敵軍,最好情況當然是半渡而擊。
如果攻擊太早,大部分倭軍縮回城內,再想啃下來就要費勁了。
如果攻擊太遲,大部分倭軍已經到了江對岸,只要燒毀浮橋,留下殿后隊伍死守在江對岸,己方想追殺也不好辦。
李大將估算了一下雙方的行軍速度,果斷命令馬兵率先出擊。
剛才得知倭軍談判使者還是大谷吉繼時,李大將已經下令全軍做好隨時出動的準備。
此時李大將一聲令下,親自率領兩萬早已準備就緒的馬軍,分成十幾隊率先出發,從西邊繞城向著東南方向急速前進。
這次李大將還是以部將查大受率領本部三千人為先鋒。
作為遼東李家重用的老人,入朝以來查大受一直被當先鋒用,但一直沒有立下顯著功勞。
甚至去年在碧蹄館時,野戰還沒打過倭將立花宗茂的步兵,讓立花宗茂被吹出了“三千步兵可當明軍一萬”的大逼。
所以這次李大將還是多給查大受機會,也算是籠絡人心。
其他步兵和炮車在馬兵后面行動,準備進行后續支援。
有好幾萬倭兵從光熙門、漢江浮橋這條路線撤退,李大將也不敢掉以輕心,要是截擊不成被反殺就搞笑了。
故而除了留守營地和作為預備隊的一兩萬兵馬,其余兵力幾乎都調派向城墻東南,盡可能的先殲滅倭寇有生力量。
除此之外,沒有多余兵力執行別的任務了。還是那句話,最優先任務是殲滅倭軍有生力量。
這個時候,林天帥還在和大谷吉繼在迎恩門來回拉扯,小西行長在旁邊幫著敲邊鼓。
在場眾人里,可能只有小西行長是真心實意的盼望能夠議和。
這樣他才有機會以“促成議和”為功勞,洗掉自己被俘的罪孽。
突然眾人都聽到了轟隆隆的聲音,像是悶雷似的,伴隨著這種聲音,還感受到了大地在細密的顫動。
“什么情況?”毫無心理準備的小西行長下意識的說。
林天帥似笑非笑的看向大谷吉繼,“你說這是什么情況?”
“心里有鬼”的大谷吉繼立刻就想到了正確答案,“成千上萬的大批馬兵出動?”
林泰來回應道:“回答正確!”
小西行長又一次問道:“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