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李如柏中規中矩的開始稟報說:“我軍陣亡”
李大將直接打斷了稟報,不耐煩的說:“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殲敵數目!”
李如柏只覺得大哥今天怪怪的,又按照大哥意思繼續說:“初步計算,我軍斬首五千余,俘虜一萬四千余,驅入漢江溺斃無算。”
李大將快速的算了下,臉上露出了癡癡的笑容,碎碎叨叨的說:“也就是說,斬首加俘虜兩萬,而溺斃之數要按一萬余計算。
所以本次大戰共計殲敵三萬余人,不錯不錯,非常不錯。
嘿嘿嘿,至少也是百年一遇的大捷啊,哈哈哈。”
李如柏:“?”
怎么才一晚上加一上午沒見,自家大哥怎么就仿佛心性大變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被什么不干凈的東西污染了似的。
亦或是受到了巨大刺激之后,心智逐漸失常了的感覺。
于是李如柏忍不住關懷道:“兄長你沒事吧?只是一不留神又又讓某人搶了先登風頭而已,那也遮掩不了兄長指揮大捷的光芒,何至于此啊?”
李大將卻板起臉,對李如柏嚴肅的批評說:“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要講!先登就是先登,我們要敢于承認別人的優秀。
大家都是為國出力報效皇恩,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那份榮光,怎么能說別人是搶風頭呢?”
李如柏:“”
誰能告訴他,到底發生了什么?
李如松見二弟還是傻乎乎的,就咳嗽了一聲,提醒說:
“站在你面前的人是指揮了當代最大規模會戰的將官、單次會戰殲敵數目最多的將官、近百年來單次會戰殲敵數目最多的將官!
至于是不是近二百年來單次會戰殲敵數目最多,還需要進行考證。”
臥槽!李如柏愣了愣,這都是誰想出來的條條道道?隨即又恍然大悟,難怪大哥突然如此過分的關心殲敵數目!
如果昨日會戰殲敵三萬余人的話,確實應該是當代將官的最高紀錄甚至近百年的紀錄了。
想想就知道,近百十年來邊軍多數時候都是打治安戰,偶爾也有搗巢,殲敵幾百都算大捷了,哪有單次會戰殲敵三萬的可能性?
至于戚少保殲滅倭寇,多年積累下來總數有沒有三萬不知道,但也真沒有單次殲敵三萬的會戰。
而且這次漢城之戰,天兵六萬余人,倭兵五萬人左右,雙方加起來是實打實的超過十一萬戰兵。
所以稱為“當代最大規模會戰”,也不為過,大明很多年沒有打過這種規模的戰役了。
上次圍攻寧夏時,雙方加起來估計是十來萬人,應該不如這次多。
李如柏仔細想了想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若論單次會戰殲敵數目,大哥你成為近百年之最當無疑慮,但近二百年之最應該不可能了。
畢竟二百年前成祖文皇帝奉天靖難,很是打勝了幾場大會戰好像那位南軍大將李景隆動輒喪師十幾萬,還不止一次。”
李如松突然有點不開心了,能成為百年之最固然非常好,但二百年之最豈不更好?
本來他內心自認非常有希望的,卻一時沒想到靖難之役系列會戰,恰好就發生在二百來年前。
都怪李景隆這個垃圾!動輒十幾萬十幾萬的被殲滅!竟然還連累到二百年后的自己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