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很多領域都是這樣,經過二百多年的變革,很多國朝初年定下的制度都成了紙面上的名義,與現實已經完全是兩回事了。
比如著名的“官員與士子不得狎妓”這條禁令,現在還有人維持嗎?
所以白銀鑄幣,只要別太過招搖的弄出“林大頭”到處用,應該就沒事
看著大帥拿著鷹洋沉吟半晌,陳璘心里突然有點慌,不會是出什麼問題了吧?
無論大帥喜笑顏開還是義正詞嚴的呵斥幾聲,那都沒毛病,但拿著鷹洋發呆是幾個意思?
這鷹洋不就是銀子嗎?有什麼可發呆的陳璘也不敢出聲,就站在
過了一會兒,林大帥終于思考完畢,放下了手里那枚鷹洋。
然后和藹的對陳副總兵說:“你來的正好,倭寇盤踞南海岸,如想全殲倭寇,正需要你們水師出大力。”
剛才還是“陳將軍來得有點遲了”,現在就是“來的正好”。
銀子多少并不重要,難道全面掌控了蘇松工農業丶商業丶交通運輸業丶工程建筑業丶金融業的林大帥,還會缺幾箱鷹洋嗎?
重要的是其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林大帥是一個很重視態度的人。
而后林大帥又吩咐說:“你們水師的任務主要就是兩條,第一,徹底斷絕倭軍回國退路;第二,掐斷倭軍的海上糧道!
如果想以最小代價全殲南方倭寇,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在完成上述兩條任務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對倭軍本土進行一定威懾。”
陳璘毫不猶豫的保證說:“定然完成大帥軍令!”
對陳副總兵這個表態,林大帥還是比較相信的。
別看倭寇為征朝號稱動用船只數千艘,但大部分都是運輸船,不運兵的時候只能在港口空放著。
真正的水軍只有九千多人,戰船號稱七百艘。
而且在這個時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倭國的造船技術別說不如大明,連朝鮮國也不如。
倭國戰船的堅固丶防火等方面的屬性,全面不如大明和朝鮮。
為什麼朝鮮軍全面無能潰敗的情況下,朝鮮水師名將李舜臣能大出風頭并被大吹特吹?
主要就得益于朝鮮國水軍在技戰術方面的優勢,確實能在海戰中擊敗倭國水軍。
但無論如何,朝鮮水軍還是上不了岸,規模也不足以進行完全的海上封鎖。所以終究無法扭轉戰局,取得戰略性的勝利。
海軍的專業性太強,林大帥只能將水師的直接指揮權委托給陳璘,無法像對待李大將那樣拿捏。
不過還是要“紙上談兵”幾句,以凸顯自己的能力,在陳璘面前樹立威信。
這是很多領導的“馭下之道”,并非林大帥獨有。
于是林大帥侃侃而談:“倭國船只中,最大的叫做安宅船。按照倭國之習慣,為設置很多射擊孔,船幫建造的很高。
所以這種戰船有三種弱點,一是吃水深,轉向極為不便;二是重心較高,目標較大;三是木結構太多,非常易燃。”
陳璘“嗯嗯啊啊”的應付著林大帥的“指教”,心里想道,大帥可能略懂一二?
好不容易等到林大帥講話的間隙,陳璘趕緊說正經事,請示說:
“聽說朝鮮國有水師名將李舜臣,去年率領數十艘戰船打贏過兩三次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