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隨軍的小西行長聽說淺野幸長出現在蔚山,連忙對林天帥提醒說:“情況沒這麼簡單!”
林天帥不恥下問的說:“你有什麼看法?”
小西行長說:“在下可以確定,淺野父子本來并不在征朝名單上,太闔沒有想讓淺野父子到朝鮮。
今年才十八歲的淺野幸長不太可能是獨立行動來朝鮮,應該跟隨他父親淺野長政來的。
而太闔現在派出淺野長政這樣的重臣到朝鮮,必定是因為極度不滿,故而讓淺野長政來督戰!
估計淺野長政也不會只有自己來,肯定還有大批援軍和大將跟著一起到朝鮮,只是不知新到的大將是誰。”
林泰來若有所思:“如此說來,豐臣秀吉還是不死心?故而增派援軍,妄圖再行一搏?”
小西行長分析說:“太闔可能是想憑藉南海岸地利龜縮死守,給天兵造成巨大殺傷,然后再圖后計。”
林大帥霸氣十足的說:“無論來多少,我天兵何懼之有!待我先取蔚山!”
又休整了兩日后,林大帥下令東線全軍出動!
經略標營三千兵馬丶麻貴部一萬四千兵馬,李如柏部一萬一千兵馬丶朝鮮仆從兵三千馀人,共計三萬一千大軍離開慶州地界,前往蔚山。
經略大帥的行轅設在蔚山老城西北的鶴城山下,然后以李如柏部為左路,麻貴部為右路,對蔚山城展開進攻。
林大帥帶著標營,在東丶西兩路之間督戰和支援。
倭軍似乎確實沒有死守外圍的意思,眼見天兵來攻,射了幾排鐵炮后,就紛紛的放棄營寨,果斷退向城南島山城。
當林大帥親眼看到,被拆得稀爛破碎的蔚山城老城墻,心里當場就涼了一半。
即便臉皮再厚,也不好意在這里混一個先登啊。
各路大軍齊頭并進,追擊著退卻的倭軍,輕而易舉的收復了蔚山老城。
然后進軍到城南,來到了倭寇真正的據點島山城下。
林大帥也看到了島山城的樣貌,倒吸一口冷氣。
這島山城確實完全依山而建,采用了倭國傳統工藝而筑成。上下分了三層,用倭語來說就是本丸丶二之丸丶以及最底層的三之丸。
每層都有一道城墻,依托峭壁再加上壘石修建,比起正常城墻極為高大險峻,目測鉤梯似乎夠不到城頭。
三層之間的通道也并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呈現“之”字形。
這種格局下,通道旁邊就是峭壁城墻,上面的守軍可以火力全開的向通道攻擊。
正面都是這樣了,側面更是以峭壁為主,連道路都沒有,更沒機會攻上去。
而后面則緊緊瀕臨太和江,山下都是灘涂地,也無法從這里進攻。
繞著島山城轉了半圈后,林大帥的心徹底哇涼哇涼了。
攻城風險實在太大了,根本不可能親自先登啊,除非自己抱著不惜殉國的念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