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是從哪來的嗎?”榴蓮問。
“人類制造的。”玄燭答復。
“人類造你的物質材料又從哪來?”
“地球深處,礦石里開采出來的。”
“礦石又從哪來?”
玄燭不吭聲,被問住了。
“從太陽里來。”榴蓮指了指頭頂,“你,我,人類,月球基地,能看到的物質全是從太陽里來。”
玄燭的屏幕上打出一連串問號。
“最初是宇宙大爆炸,一個質量無限大的奇點,轟一下爆開,噴灑出不計其數的基本粒子,譬如質子和中子。”榴蓮打手勢描述。
“但中子不穩定,于是爆炸出的質子中子兩兩合并,變成氦原子核,穩定下來。至于沒有中子結合的質子,就是氫原子核。”
“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四分鐘時間,氫原子核和氦原子核的比例固定在10比1,形成整個宇宙所有物質的基礎。”
“早期宇宙溫度太高,原子無法形成,過了幾十萬年宇宙冷卻下來,氫原子和氦原子形成了,接著因為引力聚集起來,變成一大團物質。”
“聚集的氫原子氦原子數量太多,外面的原子向內擠,里面的原子為了抗衡巨大的壓力,只能產生熱量向外膨脹!”榴蓮打開手臂比劃。
“咔嚓一下,內部核反應爆發!向內的引力和向外的熱力彼此抗衡,形成你看到的燃燒太陽,以及夜空中所有發亮的星星!”
“靠光束給你供電的這顆太陽,內部就是一個巨型核反應堆,每秒一萬億磅氫原子核聚變成為氦原子核,每磅氫原子的聚變能量相當于燒掉兩千萬磅煤炭。”
“我隱約理解了。”玄燭答復,“但太陽會不會燒完?”
“會!太陽核心的氫元素燒完了,大火向外蔓延,外層的氫元素開始燒,整顆太陽膨脹起來!”榴蓮翻著講解。
“膨脹太陽的外層氫元素也燒的差不多了,膨脹力消失,整顆太陽又開始收縮變小,進入死亡階段。”
“但由于物理定律,不同體積的太陽死法不同。”榴蓮道。
“比我們太陽大10倍到40倍的大恒星,死亡時在內部會連續聚變!氫原子聚變形成氦原子,氦原子再聚變成碳原子,基本粒子不斷聚在一起形成新元素,沿著元素周期表往后不斷核聚變,最后聚變到鐵元素,整個過程就停止了!”
“每個死掉的大恒星,形成各種元素,在劇烈坍塌中撞擊爆開,高速向全宇宙噴灑,這個過程就叫超新星爆發!”
“宇宙中游蕩的物質組合起來,越聚越多,形成地球這樣的鐵鎳核心行星。條件適宜也會形成恒星,比如我們太陽系,可能是一顆超大號的初代恒星死亡之后,留下了這顆小號的太陽。太陽和地球引力平衡,旋轉起來,形成如今的環境。”
“最后生命出現,恒星死亡時聚變出的鐵元素,到我身上變成了血液里的鐵,缺鐵我就會貧血,到你身上變成金屬零件和外殼。”榴蓮終于講完,“聽懂了嗎?”
“宇宙大爆炸,無數物質組合迸發能量,形成恒星,恒星死后的殘尸四散飛濺,尸塊又聚集成行星,我們就在行星上生成。”玄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