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所有生命用的是左旋氨基酸,dna分子用的都是右旋糖類。”
“現在學術界主流認為這種手性的現象,是因為某種環境因素導致一種異構體的生存能力更強。”
“但我們覺得應該不是這個原因,因為您之前給我們講過生命的極度偶然性,所有真核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細胞,所以我們覺得可能和偶然選擇的酶有關。”
宋河眼神詫異,“酶的偶然選擇?誰想出來的?”
“我。”盧庚底氣不足道,“但實驗不順暢,我們沒能合成出適合的酶去修改手性,所以我也不知道我這想法對不對……”
“非常絕妙的想法啊!光這一個想法都夠發個論文了!很好!從哪來的靈感?”宋河好奇。
盧庚原本做好了挨噴的準備,豈料突然得到猛烈表揚,張大嘴愣了片刻,連忙回答,“左撇子和右撇子!”
宋河恍然,表情一下子明白了。
盧庚剛被夸完有點激動,滔滔不絕地繼續說:
“我在食堂看到一個學生用左手拿筷子吃飯,就順手上網搜了一下,發現人類生產的很多東西,要么是左右都行,像筷子這種,要么是從右撇子角度去設計的。因此很多工具,左撇子用起來會很不方便。”
“當時我就突發奇想,如果把人類看作酶,把菌類看過人建造起來的大型工廠,是不是就能解釋異構體現象?”
“比如細菌里的酶都是右撇子,所以造出來的甘油立體異構體就是一種形式,古菌里的酶都是左撇子,造出來的甘油立體異構體就是另一種形式?”
“非常好!非常好!”宋河露出笑容,“絕妙的想法,而且也符合實際,只不過實驗沒做成對吧?”
“是……我們先試著尋找不一樣的酶,又試著自己造酶,學藝不精,都失敗了。”盧庚沮喪。
宋河翻看實驗數據,若有所思。
“失敗了嗎?我看未必。”宋河突然說。
三個學生都怔了一下,實驗數據清清楚楚,實驗結果和照片也清清楚楚,敗的不能再敗了,為何院長卻說未必?
“其實稍作改動,你們做的這個6號酶是可以用的。”宋河說,“但不是改酶結構本身,而是改環境。”
“改環境?”盧庚困惑。
“得有工程學思維,知道什么叫工程學思維嗎?把問題視為系統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宋河諄諄教誨。
“就像造導彈,想提高導彈射程,可以做更強悍的發動機,如果發動機太難暫時做不出來,也可以從推重比上入手,把整個導彈的重量減輕一些。”宋河語速飛快,“酶你們搞不明白,為何不試試修改其他方面?”
“這……怎么改呢?”盧庚為難。
“ph和半導電性薄壁。”宋河說,“在實驗室環境下,完全可以改ph值,再加一些人造材料。”
三個學生嘴里小聲呢喃ph值,陷入沉思。
“教材上有一章生命起源的堿性熱泉理論,都學了吧?”宋河問,見學生們點頭,“帶你們復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