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導航功能的衛星都徘徊在這一高度,戰時無疑也是第一批次的打擊對象,蕩平定位導航衛星意味著眾多遠程制導武器無法使用。
同時這一高度還游蕩著眾多高通量衛星,通俗來說就是傳統通信衛星的大爹,如果只顧著打傳統通信衛星,打一大串也不如干掉一顆高通量衛星的效果好!
由于空間的極度遼闊,這一區域的穿云更難捕捉到目標,變軌消耗的推進劑或電力也更高,十分考驗機動性,成本隨之激增!
相曉桐列出了三種中軌道穿云的運行模式,但都只是開了個頭,還沒補充細節。
第一種運行模式,跟蹤式,戰前直接鎖定敵方的關鍵衛星,將距離拉近后勻速跟蹤,開戰后可第一時間將目標擊毀,是最經濟省錢高效的模式,缺點是需要長時間提前準備。
第二種運行模式,一箭三雕式,找多顆敵方衛星軌跡的共同區域,將一顆穿云放在射程區域內,可以隨著一圈圈的運行遇到大量不同的目標。
更加經濟省錢,但一分錢一分貨,就像哈雷彗星和地球的相遇一樣,有些目標會很長時間才能相遇一次,且飛快掠過射程,對反應能力和打擊能力都是嚴峻考驗。
而且極有可能錯失關鍵攻擊窗口,比如某顆衛星引導洲際導彈時,恰好不在穿云的射程內,等再進入射程,洲際導彈早飛到目的地了!
第三種運行模式,變軌式,顧名思義就是制造機動能力更強的穿云,可以靈活地快速變軌,主動追打目標。
涉及變軌的模型總是最難做的,但又不得不做,主要軍事強國都有應對戰時衛星被毀的預案,會在第一時間搶發大量備用衛星,搶發的衛星未必在前兩種運行模式的穿云射程內,只能靠變軌的穿云去追擊。
宋河讀到這里,馬上多敲了幾個序號。
“什么意思?”相曉桐問。
“這仨運行模式還太少,我能想到的運行模式還有很多種。”宋河道,“比如這三種模式可以互相轉換,穿云可以把耗盡燃料的發動機拋棄掉,從變軌轉為固定軌道,也可以臨時依靠附近穿云輸送的電能進行動力補充,升級為機動性更強的模式。”
“我想過穿云們在太空中互相充電的模式,后面寫了一個簡單的框架。”相曉桐道。
宋河快速往后翻,很快找到她說的充電框架,讀了讀便笑出來。
“有點簡陋啊老婆,你這框架只考慮到某個穿云沒有能量了,無法對敵打擊,可以從附近穿云那里抽調能量,但你只考慮打擊能量,沒考慮機動能量。”
相曉桐點頭,沖他比了個大拇指,“你好勇,這么多變數的話,建模會難的要命。”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馬虎不得啊!”宋河繼續往下看。
接下來到了地球靜止軌道,公里高度,非常非常遙遠,空間站的四百公里高度還比不上它的零頭。
目前的穿云射程,還無法從這么遠的距離對近地軌道發動有效打擊,只能摸到中軌道的最高高度,打擊力度也會衰減到極小,堪比刮痧。
但靜止軌道上也有一些有價值的目標,譬如一些提供電視信號的衛星,觀測云層流動的氣象衛星,前者可引發恐慌,后者則遮蔽敵人對戰場氣象的預測。
相曉桐把這一軌道的穿云標了四個字,“備用指揮”。
“你這備用指揮的意思是,一旦低軌中軌衛星的指揮系統報廢了,可以由靜止軌道上的穿云負責指揮,給這里的穿云搭載智能的指揮系統?”宋河問。
“對!”相曉桐點頭,“這高度的優點是極度安全,很難打到,缺點則是距離太遠信號延遲大,還有路線較固定,所以也就放三到四顆用于備用指揮,三四顆足以覆蓋全球了。”
宋河點點頭,繼續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