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積累量不夠。
大神的紙書閱讀量和電影閱片量加起來,普遍可以達到兩千以上的規模,而我可能只有一半,還是在我拼命積攢幾年的情況下。
好的紙書和電影,真的能教會很多東西,看過越多,便越容易文思泉涌,這個過程有點像訓練ai,要用海量數據去喂,才能生成一些湊合的東西。
但短時間內我無法突擊補出上千的積累量缺口,只能一年一年慢慢來。
3.超長篇的困境。
360萬字的書,在網文界遍地都是,但在紙書里寥寥無幾。
關鍵原因可能是媒介,在石頭上刻字很困難,于是石板文字的上限像一條朋友圈,竹簡也相當麻煩占地方,如果這本學霸寫在竹簡上,怕是要上千匹馬來運輸,紙書大大方便,但數百萬字的篇幅印在紙上也要一箱子,拿著筆一個字一個字寫在稿紙上也頗麻煩。
只有網絡、鍵盤的時代,可以大量出現這種幾百萬字的超長篇。
同時,關鍵原因也可能是人類自身。
我漸漸有一種感覺,或許以大部分人類的體力腦力,能真正保證全程精彩寫完的小說篇幅,最多也就百萬字左右。
再多,便會體力不支、思路枯竭、遺忘、故事重復或畸變,質感急劇下降。
但這并不是我寫作吃力的借口,因為學霸這本書,距離真正精致的杰作恐怕還有很長距離,超長篇困境并非主要的阻礙。
痛的部分分析完了,接下來是快樂的部分。
今年除了體驗碼字的時間循環,我還在一個游戲上體驗過時間循環,那就是名聲大噪的黑猴。
我的游戲天賦不能說聊勝于無,只能說一點沒有,以前玩各種槍戰類游戲,凡是打刀戰模式必輸,我總是無法判斷手里的刀有多長,敵人沖過來的速度有多快,總被一刀秒殺,氣急敗壞砸鼠標。
不巧,黑猴是一個很拼手速和反應的高強度游戲,boss們折磨的我欲仙欲死,一些邪門的糞怪令我絕望,沖上去五次死五次,沖上去十次死十次,極端情況甚至三四十次無法擊敗。
那段時間甚至碼字變成了放松的娛樂,至少碼字是寫一章就有一章,再緩慢也能看到積累,而打游戲的體驗更像是,一章寫到中間,突然整章被刪掉,再寫到一半,又被刪掉,重復幾十次。
在黑猴的時間循環中,我漸漸找到了一種奇特的感覺,隨著激烈的戰斗越發清晰:
堅定相信自己一定能打垮眼前的怪物,無非是一遍遍重來。
每一次失敗都會漲一絲手感,保持冷靜,保持專注,不要有雜念,持之以恒地一棍一棍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