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臉色泛起潮紅,像煤氣中毒。
這堂課一開始大家的情緒就起起伏伏,現在胃口徹底被院長勾起來了,果然世界頂尖學府的最強院長十分擅長拿捏學生!
宋河在講臺上輕點鼠標,大屏幕出現一張照片。
照片背景典型的博物館裝修,寬敞簡潔,燈光明亮寧靜,巨大的玻璃展柜聳立在房間里,足以裝得下一頭猛犸象,但展柜內只有空氣。
“向同學們介紹,外星生命博物館計劃!”宋河語氣隆重。
“幾年前元勛火箭公司剛起步時,我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和私下場合說過,我們正處在太空時代的前夜。現在這個說法要變了,我們已經進入太空時代!”
“太空時代是升級版的大航海時代,水手們乘船前往新大陸,航天員則坐火箭前往新星球,盡管目前我們暫時沒找到能開發的外星資源,但我相信一定會有!月球、火星乃至更遠星球的資源,會成為21世紀末頁到22世紀的巨大經濟引擎!”
“但前提是,我們要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鄭和的船隊,在造船技術和船隊規模上領先世界一個半世紀,鄭和死了一百五十年后,歐洲才出現與之媲美的大規模船隊。”
“為什么明明有一百五十年的技術領先,我們卻錯過了大航海熱潮?很多史學家認為原因是成本!鄭和航行抵達的地方,大多是些蠻夷赤貧之地,近乎野人狀態,以至于鄭和船隊的士兵們還要教當地人怎么打井怎么種田,一番航行歸來,得出結論,遠方沒有貿易開發價值,越出海遠航越虧,不如停掉。”
“太空時代到來前,我們也看到了重演的歷史。”
“燈塔最早搞載人登月,技術領先各國幾十年,但他們沒有安營扎寨,像鄭和的船隊一樣,逛幾圈就結束了,甚至連次數都無比接近,鄭和下西洋七次,阿波羅計劃登月六次,最后無疾而終!歷史可謂驚人的相似!”
“為什么燈塔停止大力探索太空?理由也是一樣的,成本!既然月球光禿禿的毫無價值,干嘛要長期燒錢研究它?意思意思得了!”
“到了21世紀上半葉,燈塔的太空技術非但沒進步,反而劇烈倒退!工程師斷代,工業體系萎縮,一度失去了載人登月能力,夸張到連很多阿波羅計劃的技術資料都弄丟了,堪比拳擊冠軍虛弱到連俯臥撐都做不了兩個。直到30年代太空競賽重燃,燈塔才拼盡全力重新發展起登月技術,但直到現在也沒有追上我們!據我所知,差距甚至越來越大!”
“得益于這些年的太空競賽,我們有了太空城,陰差陽錯發展出了太空制藥和太空人造器官的科技樹,創造的財富堪比歐洲人掠奪美洲。但下一步會怎樣?”
“月球依然光禿禿,火星依舊遙不可及,假如我是地球,盧庚坐的第一排是月球,那么火星大概在校門口,在這樣的現實下,我們會不會再次重蹈覆轍?”
“比如我們在月球上沒找到值錢的經濟增長點,于是大家決定不再探索星空了,踏踏實實多建太空城就很好?或者即便我們極度幸運,在月球上找到了一些經濟增長模式,卻沒有繼續向遙遠的火星進發,而是滿足于開發開發月球就夠了?”
“同學們覺得,是不是很有可能?”
宋河說完,教室里學生們一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