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傍晚,宋河再度遞交報告。
【意識主機進展順利,但也遇到一些未知的麻煩】
【最近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改良人造腦細胞,畢竟人造腦細胞可以視為第二代仿腦超算的基本元器件之一,它的性能和穩定程度決定了仿腦超算的最終效果】
【最初用章魚腦細胞做的版本我認為不夠好,但如何改良是個大麻煩,學術界在這個方向幾乎一片空白,我們只能從零開始慢慢摸索,同時此事又不宜興師動眾,因為大規模研究腦細胞,很可能被外界解讀為正在研發腦泉二代,繼而掀起各國關于聰明藥的軍備競賽】
【我們需要分析不同類型生物的腦細胞,從中找到可以用來編輯人造腦細胞的基因,但這是個浩瀚的大工程,以前科大少年班的人手還遠遠不夠,因此我決定啟用天才院的科研力量,讓天才院的孩子們嘗試做一些腦細胞的研究工作】
【同時一些機械重復的工作,我嘗試交給白老師去做,但白老師的工作質量不夠好,他們只是看上去聰明,并非真正的聰明,在大量合格工作里總會出現不可避免的低級錯誤,類似于ai里的“幻覺”,只能是我們通過后期篩選,找出低級錯誤并人工糾正】
【我對實驗進度感到悲觀,大量實驗碰運氣的工作是我最頭疼的,但現階段找不到更好的辦法,這就像在海邊撿海螺,需要撿到特定品種的左旋海螺,但全球有七萬多種海螺,不知道哪一種合適,即便找到合適品種的海螺,上萬個右旋海螺里才會有一個左旋突變,完全是大海撈針】
【原本我預期一到兩年內完成意識主機的研發,但現在看來很可能需要四五年時間,運氣不好甚至很可能拖到八九年,這種機器實在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如果不是神童們做而是找普通學者做,可能需要十倍時間,全力以赴四五十年以上,我們正奮力把22世紀的產物提前孵化出來】
【年內我堅持拼盡全力做意識主機項目,找找有沒有縮短時間的新辦法,如果到明年還是不行,可能我要考慮暫時從這項目里抽身,不可能五年十年全耗在這一個項目上,我還有太多項目要做】
報告上交,不到十分鐘收到回復。
“不了解你們的技術細節,但相信你的判斷,該堅持堅持,該迂回迂回,只是不要放棄,這個項目實在太重要,留足夠的人手一直做,需要任何支援,我們都優先支持。”
“說句外行話,你們最耗時的環節是什么?是基因編輯人造腦細胞的過程?還是編輯后人工分析數據的過程?前者是否可以考慮開發更方便高效的自動編輯機?后者是否可以求助ai,訓練特定的ai分析模型來縮短時間?人力永遠比不上技術工具,外行之言,僅供參考。”
11月1日,宋河提交報告。
【基因編輯過程很迅速,但成功率太低,我們不知道截然不同的基因插入不同位置會有什么復雜變化,有時候可以通過經驗來篩選,但很多時候也偶然會發現過往經驗是錯的】
【就像在古寺里遇到古人留在墻壁上的一首詩,年久失修風吹雨打,詩句里的關鍵字詞缺失了,現在要派僅僅認字毫無文采的猴子去補足詩句,猴子只能隨機往空缺處加自己認識的字,加完之后通讀幾遍確認是否合適,不合適就擦掉重加,顯而易見加進去的絕大部分字都是驢唇不對馬嘴的】
【分析數據也非常耗時,現有的ai完全無法勝任這種工作,因為實驗型ai也要建立在大量過往數據模型的基礎上,而我們進入的是空白領域,壓根沒有可行的數據用來訓練專用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