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和我們非常相似的東西的時候,只要這種東西有一點點超乎常理的地方,就會讓我們覺得非常詭異。”
“這種詭異感在恐怖小說、恐怖游戲和恐怖電影里常見,本來覺得某個人是人,但慢慢的發現一些端倪和蛛絲馬跡,猛然發現它好像不是人,不知道是什么東西!”
“從進化角度講,這種恐怖谷驚悚感可能有兩個來源。”
“第一個來源,對病人的恐懼。很多疾病會讓人動作變形、聲音變化、皮膚變色,靠近病人意味著很可能被傳染,所以見到姿勢外貌不對勁的同類,必須高度警覺,第一時間遠離,才能確保自己健康活下去。”
“第二個來源,對未知生物的恐懼。遠古時期很可能出現過一些,乍一看和人類很像,但實際上截然不同的致命生物。這在進化上說得通,每個物種會有眾多基因突變的亞種,今天的人類都由智人進化而來,但地球上曾經有幾十種其他人類。”
“比如你在野外被野獸追逐,慌不擇路逃命后落單了,孤身一人沒法在殘酷的叢林里活下去,你必須找到人群。天色黑了下來,能見度越來越低,你終于看到林子里有一些圍著火堆的人影,欣喜若狂跑過去,但靠近之后,你隱約發現那些人影不對勁,走路站立姿勢很怪異,立馬判斷出它們不是真正的同類,趕緊悄悄溜走遠離。”
“如果誰沒有及時察覺到人影的細微怪異之處,高高興興沖過去了,猛然發現那群人并非智人,而是饑腸轆轆的尼安德特人,下場就是被圍殺吃掉!”
“所以,能活下來的人類,今天的我們,都是基因里恐怖谷效應非常深的人類,這種本能反應無法去除。”
“如果給白老師也披上惟妙惟肖的仿真人皮,是否也會觸發恐怖谷效應?這種白老師看起來會不會像聊齋里披著人皮的惡鬼?大量讓人感覺不對勁的白老師分布在街頭巷尾,會不會引發我們的不適?”
“這一點,我認為還比較好解決,取決于技術是否到位,我相信通過優化白老師的行為習慣,優化它的面部表情和發音起伏,應該能打造出讓我們覺得舒適的白老師形象。”
“但心理感受不僅僅是恐怖谷一個方面。”宋河話鋒一轉。
“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在電影行業有本非常著名的書,叫《救貓咪》,主要教授一些編劇理論。”
“書名救貓咪是什么意思?好萊塢的一個老套路,如果想表現一個善良的主角,就讓主角去解救困在樹上的貓咪,如果想塑造一個邪惡的反派,就讓反派去殘殺小貓為樂,因為這種舉動往往意味著一個人殺性重。”
“同樣的心理感受,也可能出現在真人外貌的白老師上。”
“比如一個人買了一臺白老師,外貌和真人一模一樣,放在家里干些家務活。本來沒有問題,突然有一天這個人心情不好,比如在職場上被領導冤枉了,被小人栽贓了,氣的無法自控,突發奇想,抓住正在拖地的白老師,狠狠甩了一耳光上去。”
“這一耳光打完,可能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反應,一種反應是警醒,我這是在干什么?我控制不住自己情緒了嗎?我干嘛要去打機器人?另一種反應就糟了,覺得爽,繼續打,狠狠施加暴力來發泄情緒!”
“我相信,如果有人習慣了對真人外貌的白老師拳打腳踢,那么他距離犯罪只有一步之遙!這種潛移默化的心理塑造是非常強悍的,每次在家里毆打一次白老師,腦海里關于暴力的腦回路就會越發強壯,對人類的尊重友善也會泯滅一分!”
“當然,許多人會有不同意見,還是那句話,歡迎留言討論!”宋河又拿起全是二維碼的牌子展示。
“除了誘發暴力之外,心理感受還包括更多復雜的方面。”他繼續往下講。
“先給大家看一則抽象新聞。”
宋河從箱子里拿出一張新聞圖片,舉在鏡頭前。
“東瀛一位男子,花費重金舉辦婚禮,結婚對象是虛擬的動漫人物。”
“這種抽象新聞其實蠻多,和動漫人物結婚,和玩偶結婚,和建筑結婚,和自己的照片結婚,和動物結婚,和歷史人物結婚,和電飯鍋結婚等等,大家上網隨手一搜,基本上只有想不到,沒有搜不到。”
“除了整活起號之外,很多人之所以做出這種抽象的決定,確實是和某件物品產生了感情,這算是某種心理問題還是正常的?我不知道,我不評價,只描述現象!”
“上述這些反常的結婚對象,至少在絕大多數人眼里看來是費解的,它幾乎背離了生物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