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臨時自創的名詞,那個宇航員的記憶紊亂了,正常情況下人對自身經歷有個線性的時間概念對吧?他記憶里的時間概念變成非線性的了。”宋河表情復雜。
“比如說,咱們正常回憶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先吃了很多飯,然后再感覺吃撐了,先跑步運動,然后才疲憊流汗……那個宇航員不是!他的回憶變成了先肚子撐了,然后才吃很多飯,先疲憊流汗,然后通過跑步變成了不累無汗!”
“此外他對自己不同年齡的記憶片段也顛三倒四,他感覺自己先讀了大學數學課程,然后才學習小學的四則運算。包括他回憶起認識的人,有些人他感覺一開始是死的,后來才活過來。”
相曉桐發愣,抬手摸摸下巴,“他的記憶變成倒序的了?怎么會這樣?”
“不是倒序,是亂序,他回憶過往的時候,會出現類似星期一后面是星期五,星期五后面是星期三這種毫無章法的順序,他記得自己是先結婚了,然后有了孩子,最后才是第一次遇到結識他老婆!用123表示他人生經歷,回憶里有123,213,321……全是亂的!”宋河道,“就像人生經歷是一部電視劇,集數隨機打亂了!”
“還能這樣?”相曉桐吃驚,“確實頭一次聽說,他能意識到不對勁嗎?”
“他自己隱約感覺不對勁,感覺來源于常識,他發現自己的記憶順序和常識對不上號。”宋河道,“但他進行亂序回憶的時候,感覺非常自然,純粹審視自己的回憶沒什么不對勁的,好像先喝完瓶子里的水再擰開瓶蓋就是正確流程,但他自己會琢磨,如果沒先擰開瓶蓋,是怎么把水喝掉的?”
“對時間的感知紊亂了。”相曉桐若有所思,“一般人對時間感知紊亂,都是速度上的紊亂,比如睡過頭了一覺睡到傍晚,睜眼看窗外會感覺還是早上,天色越來越黑就察覺奇怪,但這種亂序確實沒聽說過。”
“等等,為什么是謝元勛給你說這些?”相曉桐察覺不對勁。
“稍等,我慢慢說!”宋河道,“那個斯拉夫超人,科馬洛夫,你覺不覺得名字有點耳熟?”
“耳熟啊,叫科馬洛夫的毛子不少。”相曉桐回憶,“但我不認識什么毛子宇航員。”
“上世紀冷戰期間,老毛子的一個宇航員也叫科馬洛夫。”
“哦!”相曉桐立馬反應過來,“那個那個……全世界第一個執行任務犧牲的宇航員科馬洛夫是吧?我記得那哥們兒蠻慘的,他本身是工程師,升空前就知道兇多吉少,因為測試的時候飛船有二百多個故障異常,因此他還給自己提前辦了個葬禮,不過為了國家榮譽還是決定冒險。”
“沒錯,就那哥們兒,確實技術過硬,上天之后飛船就一直出故障,他孤身一人在飛船里自己判斷故障自己動手修,成功修好了一大堆問題,但最后落地的時候降落傘打不開,實在沒轍了,活活摔死,尸體燒的剩一小節黑炭。”宋河往下說。
“打仗一穿十這個科馬洛夫,純粹是重名,他是個棄嬰孤兒,孤兒院院長喜歡用歷史上大人物的名字給孤兒起名,輪到他就攤上了科馬洛夫的名字。此人從小就有點精神問題,喜歡幻想,而且分不清幻想和現實。”
“一開始他知道自己是重名但沒往心里去,后來他心態的重大轉折發生在清華,他以莫大年級第一的身份交換到清華留學過,清華的同學有天中午跟他一起去食堂吃飯,忽然問他的生日。”
“科馬洛夫說自己生于2027年4月24日,清華的同學很詫異,給他說,我們這邊傳統是60年一甲子,意思是天干地支紀年法里60年為一個周期,有些迷信說法認為很多大人物轉世投胎,就會在下個周期同一時間出現。歷史上那位科馬洛夫是1967年4月24號死的,跟他的生日正好差了60年整!一天也不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