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很多學者們改看法了,認為只要按照模型步驟走,迅速造出10萬平方公里的森林,這些森林可以顛覆以往規律,直接大面積改變氣候!”
“繼而不依賴人工灌溉,只靠自然降水和少量的地下水自動抽灌機,就能讓絕大部分森林永久存活下來,最終實現……讓大西北多出一片相當于浙省面積的綠洲!”
宋河面露驚色,翻看手里的資料,“好瘋狂的計劃!一口氣種一個省面積的樹啊?這得種多少棵?”
“不多,像樣的大樹20億棵足夠。”王將軍道,“但有個要求,這20億棵樹必須在三到五年內種完,穩定的小氣候區才能形成,并且互相影響形成良性循環,如果拖太久,就超出模型的預測能力了。”
“一年得種五億棵像樣的大樹,每天得種137萬棵,除了種樹,還得打藥澆水、種攔沙小灌木和草皮、定點投放小動物構建生態系統、修建運輸路網和供水網、運送生活補給品和食物飲水給前線工人……零零碎碎算下來,這工程少于300萬人干不起來啊!”宋河驚嘆。
“差不多!”王將軍點頭,“你算的夠快,我們也是算的三百萬,三百萬人干這個工程,平均每個人要種667棵樹。”
“聽著有搞頭。”宋河想了想,“未來二十年大趨勢,白老師普及之后,全民收入暴增,必然要大興土木,蓋冬眠中心也好,蓋新樓新別墅也罷,家具裝修對木材的需求都極高,必須盡快大規模開種,這樣十年八年之后木材長成了,才能砍了賣錢供應市場,否則就會出現木價飆升。”
“樹生意好好做很賺。”相曉桐點頭,“我認識一個木材老板,他包的地皮種樹,基本上是八年一個周期,賺四倍,比如一座山投一千萬進去種樹,八年之后賣五千萬,而且他種的是些最簡單的速生林,砍了之后做平價家具用的,如果種些高端名貴的樹,可能賺更多。”
“果樹也能試試啊,大西北晝夜溫差大,水果質量上乘。”宋河道,“正好也有橫跨亞歐大陸的運輸線,往東運到國內各省去賣,往西運到歐洲賣,朝發夕至,黃金萬兩!”
“綠洲真形成了,遷居三四千萬人過去住很輕松,森林城市,非常宜居,光賣樓也是個天文數字。”相曉桐調侃,“有白老師之后,想去大西北僻靜處住林間別墅的人肯定不在少數,人越來越多之后沒準連區劃都要重新分,拆出一個小省或者小直轄市出來。”
“所以這項目是讓我們來做嗎?”宋河問。
“讓你們做?”王將軍詫異。
“您帶這個方案來,意思不就是讓我們做嗎?”宋河挑眉。
“我不是來給你們介紹生意的,這是個數學任務啊!數學任務!”王將軍無語笑道,“開發大西北是大戰略,我是來請你們驗算一下,看看整個方案的數學模型有沒有嚴重錯誤,整個計劃的可行性有多高,不是來找你們拉投資的!真找你們拉投資,有另外的人負責!”
宋河和相曉桐笑起來,兩人剛剛沉浸在大片新林場的經濟回報里,一時間稀里糊涂了。
“該有的數據這里面基本都有,你們算一算,看看到底這個計劃能不能行?算出來能行了,你們再考慮投資的事兒,那就和我無關了,我只關心是不是能開辟一個省面積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