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加入了更多的初次接觸信息種類,更靈敏的ai模型。
同時神童們在做第五代版本時,再度深入研究了語言信息熵,之前研究的語言只是現有使用的國際主流語言,這次神童們研究了歷史上的古語言演變過程,并嘗試自創信息熵更高或更低的新語言。
宋河看神童們的研究手冊時,震驚于研究的細致深入程度。
有據可查的二百多種不同歷史時期的語言,神童們分工合作都吃透了,得出大量數據詳實的結論,這幫智商逼近二百的孩子,為了一個當時毫無實用價值的課堂小任務,業余時間自學成才變成了一堆古語言專家。
全球曾經出現過的主流語言里,信息熵的冠亞軍分別是繁體漢語文言和東瀛候文,其中文言文不同歷史時期的熵變化也做了排序,《尚書》時代的信息熵和《史記》時代的信息熵差別已經很大了。
最初神童們認為,很大概率外星文明的語言也會出現類似的變化,隨著歷史時期改變,出現信息熵減弱,從信息熵更高的《尚書》減小為《史記》,從信息熵更高的繁體減小為簡體。
包括東瀛候文,是從漢語文言先演變成變體漢文,最后才演變成東瀛候文,整個演變過程也是信息熵不斷減小的過程。
研究到這一步,神童們覺得外星文明的語言信息熵可能也會較低,畢竟星際文明的歷史大概率會比人類歷史更長。
但這一結論只存在了一個周末就被推翻了,神童們立馬又得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推翻老結論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為什么漢語演變時間比其他國際常用語言長的多,信息熵卻是最高的,而不是隨著時間降到所有語言的最低?
第二,經過多種算法做文本壓縮實驗,現代漢語幾乎已經達到了信息熵界限。
為了驗證壓縮實驗的成果,神童們特意在外星動物園挑選了一些智商接近普通人上限的、沒怎么學過語言的小猩猩,教授人類各種語言,以及幾種神童們自創發明的更高信息熵的新語言。
最后測試結果是,漢語幾乎是普通人類智商上限能掌握的最高信息熵的語言,像一個守門員或者界限,一旦某種語言的信息熵高過了現代漢語,就對使用者的智商有極高要求,注定了人群中只有一小撮人能理解。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為什么當初要廢除文言文推廣白話文,因為至少半數人的智力水平很難熟練掌握文言文,沿用文言文勢必造成大規模人群的困難,這一點從每年高考時學生們在文言文題目上瞎編亂寫就看出來了,而白話文恰好夠用,能有效減少文盲數量。
第三,神童群體們的內部黑話。
天才院神童們長期待在一起學習科研,幾乎每一屆都形成了固定的交流黑話,類似于將現代漢語精煉為文言文的過程,信息熵更高。
和普通人溝通,神童們需要說五分鐘的內容,如果和其他神童溝通,可能兩分鐘不到就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