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鎮屬于舊時江南地區,小橋、流水,在這里處處可見,青磚瓦巷,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這里有著獨屬于江南自己的風情,吳儂軟語的細軟,沁入心脾。
所以,南塘村雖然被稱之為村子,卻因為只與南江鎮隔了一條河,只要過了河上的石拱橋,就是鎮子。
所以,和鎮上已經模糊了界限,沒有了區別。
她從后世而來,更是知道這個地方的發展潛力。
要不了幾年,南塘村就會并進南江鎮里,村名會逐漸湮滅在歷史中。成為南江鎮河左岸最為繁華的地方。
但現在的南江,低檐矮瓦之間,街道破敗,灰撲撲的一片,并沒有什么生機。
娛樂生活也很是匱乏,雖然這里有著江南獨有的韻律,更是有著沒有被商業摻雜的獨有情致,但也改變不了人們單一的生活方式。
再美好的東西,千篇一律之下,也就厭了。
所以,不間斷映入姜允初眼簾的江岸舊景,很快的被她拋卻腦后。
鎮上,除了靠近河岸的幾條街道,有幾家服裝店、理發店,其他的地方,生活方式還是很原始,仍然過著耕織生活。
和農村沒什么區別。
姜允初走過的這條街道,看到最多的就是賣早點的小店。
現在這種店鋪,是最適合現在小鎮人的創業方式。成本小,不需要技術,只要夫妻倆人就行。
不用承擔很大的風險。
就像旁邊的小店,店鋪不大,被三張木桌擠滿。
店里只有阿公阿婆兩個人忙活,他們彼此分工,互不打擾,卻有種莫名的和諧和溫馨。
現在店里應該是已經過了最忙碌的時候,只余阿婆一個人慢悠悠拾掇著桌面,悠閑自在。
阿婆阿公很勤勞,從外面看過去,就覺得很敞亮,很干凈。
所以,帶著一份閑適。她走了進去。
她坐進了靠窗的一面,要了一碗阿公現磨的豆漿,和兩根剛出鍋的油條。
在她進來之前,店里已經有了一位顧客,看著和阿公阿婆很相熟,彼此之間話著家常。
好像是在說,他們應該享兒女福的年紀,不應該這么辛苦。
而阿婆只是笑著搖頭,笑容里藏著慈祥、溫和,一點也沒有生活苦難的苦澀。
沐浴在并不是很強烈的陽光里,懶洋洋地吃著早飯,眼前是楊柳堤岸,耳邊是阿公阿婆的絮絮談談。
她心想,這才是生活呢
她以前,頂多是生存,勉強算活著
都忘了多久,她沒好好讓自己放松一下了
大約是從上了大學后吧忙學業,忙兼職,忙工作,忙攢錢。
普通卻又現實
在阿公阿婆這里感受到久違了的安逸與平靜。
她想,她找到了自己今后的生活方式。
慢條斯理用完早飯。
“吃好了哈囡囡,就5毛。
都是鄉里鄰居,我和老頭子就賺個辛苦錢,好吃再來”
相比于阿公的沉默,阿婆要熱情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