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眾人一至鎖定起了一個人
揚州刺史陳沨。
糜竺道“揚州刺史陳沨,雖出身寒微,卻是不可多得的曠世之才,其文能提筆安一方,其武可上馬平寇亂,觀其之事跡,更是一位居功不傲、是非分明的賢主,陶公如若把徐州托付于他,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陳登道“嗯加上前些日鎮壓完下邳與廣陵叛亂,陳將軍在徐州百姓們中也存有威望,讓陳將軍來接替治理徐州,不僅不會引起百姓們的反彈,以陳將軍的軍事能力,和其手下英勇的揚州軍,若那曹操再來犯,也定能抵御。”
陶謙聽后也愿意將徐州交托給陳沨,于是將徐州刺史印拿了出來,對床前的糜竺道“子仲,還請你將這刺史印親自交到陳將軍手上,務必勸其接過徐州,這徐州的百姓,比誰都更需要他啊”
“糜竺,謹遵陶公所托。”
興平元年194年
徐州牧陶謙病故,臨死前寫下遺囑,將遺囑與徐州刺史印交給了手下別駕糜竺。
當天,別駕糜竺、主簿陳登帶著陶謙的遺囑與刺史印,領著一眾徐州官員來到陳沨住所,迎接陳沨繼任徐州牧。
“諸位這是陷我于不義啊”陳沨苦苦推辭。
“徐州不能一日無主,陳將軍若不接受,我等不能安生矣”
在眾人的再三勸說下,陳沨這才接過了徐州刺史的大印,表示暫時擔任徐州牧。
而后糜竺陳登上書朝廷天降災難,禍臨我徐州,如今州牧離世,百姓無主。賊寇作亂無所忌憚,我等擔心奸雄一旦趁機侵略,徐州境內將永無寧日,于是我等擅自奉蕩寇將軍陳沨為新主,好讓百姓知道徐州有個依靠,使我徐州免遭分崩離析。還望陛下準許。
其次,陳沨也知道一人不能同時擔任兩州刺史,于是也親自上書朝廷我之引兵入徐相救陶州牧,本著都是大漢子民,理應互相扶持幫助。未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禍亂還未得到平息,陶州牧卻在中途不幸長辭于世。徐州瀕危搖搖欲墜,徐州百姓苦矣,得徐州眾同僚如此看重于我,徐州不可一日無主,我決定辭去揚州刺史一職,親領徐州牧為陛下分憂。
至于揚州刺史的新人選,前破虜將軍孫堅之子孫策,于江東地區頗有威望,讓其接任揚州刺史,乃上承天命,下接民意,望陛下準許。
流程走完,朝廷那邊怎么批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陳沨最后的確當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徐州牧。
后來圣旨來到揚州,孫策也真的代替陳沨成為了新的揚州刺史,周瑜也成為了新的揚州大都督。
這其中的原因,更多是因為長安的李傕郭汜二人暫不想與陳沨交惡。
現在的漢獻帝劉協就是個傀儡,真正掌握朝廷政權的是李傕和郭汜。
現在天下四分五裂,內憂外患,單單是涼州那邊不久才經歷的三輔之亂韓遂、王國、馬騰反叛朝廷,李傕郭汜二人就已經有些招架不住了。
而現在揚州的陳沨風頭正盛,李傕郭汜不想再樹立新敵,還想享受久一點,就想著只要你陳沨不亂來,揚州徐州那邊你愛咋咋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