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理浩等人也看向杜永孝。
在他們看來,這次警隊反腐,引發警隊暴動,根本就無解,只有通過軍隊強力鎮壓才能一勞永逸。
杜永孝放下咖啡,抬頭睥睨一眼眾人“很簡單,特赦令”
“什么,特赦令”
麥理浩等人一臉愕然。
上一世,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香港的反貪工作一直由香港警方負責,而警方本身就極其腐敗,這一方面導致腐敗案件很難真正得到查處,另一方面也使反貪工作日益失去民眾的信任。
毫無疑問,反貪權對警署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尋租利益。反貪權的交出,使警署失去利益的同時也失去了隨心所欲腐敗的便利條件,故引發警方強烈反彈。
大名鼎鼎的“葛柏案”發生后,廉政公署一直以警方的腐敗作為主要的查處對象。至1976年,成立兩年的廉政公署就在香港警隊內挖出近20個腐敗集團,數名高級警司被捕,數百名各級警員被捕或被通緝。
1977年9月至10月間,廉政公署對尖沙咀警署采取了一次大規模的行動,有260余名警員被逮捕,其中有22名警司或總警督一級的高級警務人員。
事實上,雖然警員當中有一部分是被動或偶爾一兩次受賄,但廉政公署也有可能查辦懲處他們,這在香港警隊造成了一種人人自危的恐慌局面。
1977年10月下旬,1萬多名警察聯名向警務處長控訴他們對廉政公署的不滿,表示政府如不制止此事,他們將集體罷工。警務處長轉告港督后,卻遭到港督的怒罵。
1977年10月28日,數千名警察游行抗議廉政公署對警察的“清剿”,近百名警察沖進廉政公署,毀物傷人。其他警察對此紛紛呼應,準備再次沖擊廉政公署和港英政府。
事態的發展成為一道擺在港督面前的兩難選擇,考驗著港英政府的政治智慧。
如果縱容警隊,向警隊妥協,則會導致新生的廉政公署功虧一簣,再次失去民眾的信任,甚至徹底失去民眾的支持,法治勢必倒退。
如果支持廉政公署徹查警隊,則會引起警隊激烈動蕩,甚至失去香港的皇家警察隊伍,社會秩序之維持成為首要問題,社會穩定令人堪憂。
港英政府經權衡再三,做出折中選擇,頒布特赦令,最終令事件成功化解。
1977年11月5日,港督指令廉政公署停止追究警察在1977年1月1日前所犯下的一切腐敗行為,但案情特別嚴重或者逮捕令已經發出的除外。
這一特赦令讓絕大多數鬧事的警察得以解脫,是一種成功的分化瓦解策略,許多已確定不會受到法律追究的警察開始紛紛退出沖突陣營。
但是部分警察并不滿足,得寸進尺,要求全面無條件特赦,甚至提出撤銷廉政公署。
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港府再繼續隱忍退讓,將導致政治上的被動和嚴重的腐敗現象卷土重來。
為此,港督召開立法局緊急會議,會上僅用30分鐘就三度通過了警務條例的修正案,規定任何警官如果拒絕執行命令,將立即被開除,且不得上訴。這一行動最終平息了警察的反抗。
至此,香港警察中的集體腐敗被徹底摧毀,香港的廉政建設逐步走上正軌。
“沒錯,就是特赦令只有港府和廉署一起頒發這個命令,才能完全平息警隊暴亂”
杜永孝掏出一支香煙咬在嘴角,淡定道。
“具體執行辦法就是”
杜永孝毫不隱瞞,把上一世香港頒發的特赦令內容詳細講述一遍。
一開始麥理浩等人還是一臉不屑,認為杜永孝在吹牛,區區一個特赦令就能搞掂這么大事情
可是漸漸地,隨著杜永孝把整個特赦令內容說出來,并且連后續為了防止一些警察貪得無厭,要求完全特赦,直接把修改警務條例一事也講了出來。
這下麥理浩等人神色直接從不屑變成目瞪口呆。
原因是杜永孝算計的太精準
幾乎把前前后后漏洞,還有可能發生事情都給堵上
等到杜永孝把煙抽一半,把特赦令全部講完,現場四人表情還沒從驚駭中恢復出來。
杜永孝彈彈煙灰,看向四人,淡淡道“話我講完別的我不敢說,如果特赦令真的發布下去,我相信香港很快就能徹底止亂”
四人沒吭聲。
整個大廳異常安靜,只有呼吸聲。
杜永孝繼續“現在”
語氣孤傲。
“諸位贊成,還是反對”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