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你可以不知道總統是誰,但不能不知道紐約客這份雜志社。
這份雜志自從成立以來,就以辛辣諷刺,十分貼近社會而廣受歡迎。
以至于很多大學畢業的新聞系高材生,都以畢業后能夠進駐紐約客,成為這里正式員工而自豪。
今年三十二歲的寶琳凱爾已經如何入行十個年頭。
她從哈弗大學畢業就開始為女性雜志美開樂工作,后因撰寫電影音樂之聲的負面評論而被解雇凱爾稱其為“金錢之聲”。
她同時還認為另外一部音樂電影長征萬寶山也同樣差勁。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她認為電影版音樂劇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特別是歌廳卻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電影音樂劇。
凱爾于1967年開始在紐約客雜志工作,該雜志給了她相對寬裕的版面,而且似乎也給了極少的編輯干預,同時也成就了她作為一流評論家的地位。
寶琳凱爾本人則認為這段時期自己影評寫得有意思,是因為當時的電影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1970年,凱爾因其在紐約客出色的評論工作獲得喬治伯克獎,而這也講她影評人的名譽推至巔峰。
以至于很多電影公司巴不得,甚至求著她幫忙給剛上映的電影寫影評,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寶琳一動筆,他們這部戲就算不想紅都難。
可惜,寶琳是個固執的女人,她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敬畏和真誠,絕對不允許摻雜半點水分。
所以很多電影大佬邀請她幫忙寫影評的算盤落空,繼而對她又愛又恨。
不過此刻寶琳卻在紐約客總編輯室內接受教訓。
總編是個嚴肅的白人老頭,寶琳她們私底下都叫他“麥克可里昂”。
麥克可里昂是奧斯卡電影教父中的男豬腳,也就是那個隨時喜歡轉動戒指還有擼貓的教父。
老頭總編也有這種愛好,轉動戒指,擼貓,裝作很深沉樣子,尤其在教訓下屬時候。
“寶琳,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嗎你已經連續三周沒有寫出一篇精彩的影評了該死,我給伱發工資,你卻不干活,這怎么像話”總編懷里抱著貓咪沖著寶琳怒道。
寶琳才不怕他,聳聳肩“不是我不愿意寫,問題是現在整個好萊塢,不,是整個美國都沒有值得我下筆去評論的電影是的,現在的電影市場太糟糕,我根本沒見過一次出現這么多爛電影。”
“哦上帝呀”總編捂著臉,“你是影評人,不管那些電影爛不爛,你都要完成本職工作,最起碼動動你的筆桿寫幾篇要不然你那個版塊登什么認領啟事,誰家的貓狗走丟來我們報社認領”
寶琳撇嘴“好吧,我會盡量寫一篇評論出來,現在你就祈求上帝這周會有好的電影上映。”
“我祈禱個屁你要是寫不出來,我就開除你不要笑,我說到做到”總編再次發出怒吼。
寶琳忍住笑,像他這樣要開除自己不知道多少回了。總編雖然嚴肅,喜歡裝13,但人還是好的。
“寶琳,要不要一起吃中午飯”
寶琳離開總編辦公室,就開始收拾桌子上資料。
女同事見她心情不好,就主動邀請她道。
“不了,我還有工作沒做完。”
“是不是教父又吼你了不要往心里去,他總是這樣。”
“沒事兒的,我也知道這是他職責所在,主要是我現在我必須去看幾部電影,是的,我要盡快寫一篇影評出來對了,有沒有什么好推薦”
“這個我恐怕幫不了你,你知道的,我們的審美和你的相差太大,甚至相反,我們認為精彩的好的電影,你卻都認為是垃圾,相反,我們認為是垃圾的電影,你卻覺得是好電影。”
“那就反著來唄,請問最近有什么垃圾電影”寶琳提起挎包笑瞇瞇問道。
女同事愣了一下,這才說“聽說最近一部香港電影要在福克斯上映,很多電影大佬都不看好它是的,并且稱它為垃圾不,是垃圾中的垃圾”
“哇,還有這種事情”寶琳好奇道,“在我寶琳凱爾還沒承認之前,任何垃圾電影都可能是寶”
“不說了,我去看看先”寶琳挎起手包,揚長而去。
“你真的不吃午飯”同事在后面喊道。
寶琳朝后擺擺手“我的食糧,就是電影”
由于猛龍過江是一部純粹的香港電影,所以不是全美都能在電影院看到,只能在福克斯旗下院線才能買票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