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如果我們能做到,一定萬死不辭!”
杜永孝星眸輕輕掃過這幫拍馬屁鬼佬,嘴角微微一笑:“簡單,只需要諸位搞個聯名上書給倫敦議會,給女王陛下——”
在眾多鬼佬高官疑惑中,杜永孝淡淡道:“告訴他們-——香港需要更多華人來幫忙治理,最起碼高層要有三分之一是華人!”
瞬間——
鴉雀無聲。
三分之一?
那豈不是說他們這些人當中未來有三分之一要下崗?
這一夜,
港督府徹夜無眠。
杜永孝憑借一己之力打破了鬼佬施加在香港上面的魔咒。
華人不能擔任政府高層?
狗屁!
香港是中國人的香港,不是鬼佬的香港!
……
就在杜永孝一舉殲滅香港百年家族利家,吞并利氏集團,又一舉肅清港督政府部門一些白癡鬼佬以后,整個香港可謂煥然一新。
此時的杜永孝人生可謂差不多達到頂峰,而他的傳奇卻還在繼續——
……
《明報》1980年特刊《九龍皇帝》-——
“昨日廉政公署公布1980年全港犯罪率下降73%,這要歸功于杜永孝先生推行的'警民同心計劃'。這位年僅32歲的警務處長不僅肅清了盤踞尖沙咀二十年的十四k,更將反黑組改制為直屬于港督的特勤部門……“
杜永孝把報紙扔進壁爐,火苗舔舐著油墨上自己戴警帽的照片。
落地窗外,油麻地避風塘的漁船亮起燈火,二十艘偽裝成漁船的走私快艇正在卸貨。
和聯勝話事人跪在波斯地毯上,額頭抵著鍍金左輪的槍管。
“孝哥,和記黃埔的船明天到公海。“莊定賢遞上雪茄剪,“霍先生想問那批運往北邊的醫療器械……“
“告訴霍老,通關文件會從布政司直接批。“杜永孝轉動拇指上的翡翠扳指,望著維多利亞港對岸的中環大廈群。
再過三個月,
怡和洋行就要改姓杜了。
……
《亞洲周刊》1987年封面故事《十億人的春天》-——
“當李佳城還在觀望大陸市場時,杜永孝已經在北j長安街建起第一棟玻璃幕墻寫字樓。這位神秘的'紅色資本家'不僅促成港商投資深圳特區,更將怡和、太古、會德豐、嘉道理四大英資集團收入囊中……“
深圳羅湖口岸——
杜永孝的勞斯萊斯穿過剛剛竣工的深南大道。
推土機正在碾過稻田,打樁機的轟鳴聲中,他接過秘書遞來的衛星電話:“告訴莫斯科的朋友,西伯利亞輸油管道的股權我要51%。“
車隊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上停下。
五百名戴著安全帽的工人突然齊聲高喊:“杜總好!“
聲浪震飛了稻田里的白鷺。
杜永孝望著遠處正在澆筑的地基,那里將崛起中國第一座電子代工廠——比歷史提早了整整十年。
……
1997年6月30日,香港太平山頂——
杜永孝站在觀景臺邊緣,黑色唐裝衣角被夜風卷起。維多利亞港的燈火在他腳下流淌成金色長河,中環碼頭傳來英軍降旗的號角聲。
他點燃雪茄,火光映亮眼角刀刻般的皺紋。
“杜生,記者會要開始了。“秘書捧著衛星電話輕聲提醒。
他擺擺手,目光掠過太平山下密密麻麻的觀禮人群。
三十年前初到九龍城寨時,那些逼仄的寮屋還飄著白f味,如今已變成直插云霄的國貿大廈。
當年幫大探長雷洛,顏雄斟茶的少年,此刻正看著米字旗緩緩降落。
懷里的諾基亞8810突然震動——
杜永孝看著短信露出笑意。北j發來的加密訊息只有八個字:
“今夜星辰,江山如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