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欒被宮中守衛抓到深夜偷入后宮與前任朔候的小妾私通幽會,在朔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
與父妾私通這是違背倫理綱常的大逆不道之事!
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廢掉世子欒,絕不能這樣的大逆不道之徒擔任朔國國君,否則恐會惹天下人恥笑!
前任朔候雷霆暴怒,下令處死那名小妾,并廢掉世子欒世子稱號貶為庶民,將其終生幽禁在朔國邊遠苦寒之地!
朔候只有兩個兒子,世子欒被廢,本來和王位沒有半點關系的公子厚也就由公子厚變成了太子厚,待前任朔候死去后,順利成章的繼承了朔候之位,成了朔國之君。
直到數月前,朔國宮內漸漸傳出一個流言搞得滿城風雨,說當年世子欒并沒有和前任朔候小妾私通,其實是被冤枉誣陷,而幕后元兇直指現任朔候。
流言傳遍朔國上下,當年親身經歷過那件事的人也開始起疑,想起當年事情發生之時,的確有些許小的疑點。
比如世子欒被宮中守衛發現時,精神恍惚像丟了神一樣,并且之后即使被宣告廢除世子之位貶為庶民,流放到朔國邊遠苦寒之地,也是寧死不承認曾和父妾私通!
這些事情,在當年看來是世子欒私通之事被撞破嚇破了膽子和事到臨頭心懷僥幸死不承認自己所作的丑事。
但翻過來到如今配合著流言去看,是有些不對勁。
朝中一些大臣開始著手秘密調查此事,就在事情沒有查出結果的時候,出了一件讓人更為驚疑之事。
被貶為庶民終生幽禁在朔國邊遠苦寒之地的世子欒,忽然傳來病逝的死訊!
不早不晚,偏在朝中大臣起疑,開始重新調查當年那件事的時候,當事之人卻死掉了!
這惹得朝中大臣更為懷疑當年事情的真相。
前司徒衛寬也是其中一員,他借著酒宴向自己的兒子現任司徒衛昔旁敲側擊打聽這件事。
因為他的兒子衛昔當年和公子厚走得很近,在公子厚繼位成為朔候后,更是一躍成為了朔候的手下第一寵臣,雖然只是繼承了他的位置成了司徒,但權勢卻是權傾朝野,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誰知他只是旁敲側擊,他的兒子衛昔或許是因為醉酒,又或許因為十分信任自己的父親的原因,毫不隱藏并十分得意說出,當年世子欒的確是被誣陷的,并且這件事就是他所一手謀劃,推原本沒可能繼承王位的公子厚上位成了國君!
而且不久前事情不知怎么泄露,朔候慌忙召他入宮,也是他出策派人殺掉了被廢掉的世子欒。
雖然這樣做可能會更加惹人懷疑,但前任朔候只有兩個兒子,只要世子欒死掉,就算公子厚得位不正又能怎樣!
衛寬聽了這一切表面上不動聲色,實則心中驚駭愧疚萬分。
因為他是當年領頭主張必須廢掉世子欒甚至處死世子欒的幾人之一!
而他的兒子衛昔,則是幾乎作下了弒君之事!實是膽大包天、大逆不道之極!
這個時代,君臣和父子之間地位幾乎是相等的,不論是以子殺父,亦或是以臣弒君都是天地不容,人神共棄之事!
接著衛寬就流言傳遍朔國上下、朔候君位不穩一事,給了衛昔出了一個計策。
朔國一向與周圍的泓國是睦鄰友好的關系,而泓候正得到天子寵幸,如果能請泓候出面充作說客,讓天子接見朔候并為其正名,又有誰能再質疑朔候繼位的問題,質疑朔候豈不就代表質疑天子!
王室勢力雖然衰微,但在名義上依舊是天下共主,所說的話無異于金口玉言,冊封詔書!
而為讓泓候感到朔國的誠意,最好由衛昔這個朔候手下第一寵臣,擔任使節出使泓國。
另外衛昔要是能促成這件事,為朔候解決心腹大患,必會更受到朔候的寵幸!
衛昔聽了興奮之極,對衛寬為他出謀劃策感激之至,火速進宮和朔候說了這個計策。
朔候也是欣然同意,就按照衛昔所求,讓他作為使節立刻出使泓國。
于是衛昔帶了些隨從和幾車禮物,就前往泓國去了。
“……衛寬為自己兒子衛昔出了這個計策,自然不是真心,而是想引衛昔離開朔國,在路上將這個弒君惡賊殺掉,以正衛家之名!”
酒老頭說完此次刺殺委托的始末,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