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搖了搖頭。
“穆國上任穆候是穆興候,是上上任穆候、穆平候的弟弟,本來繼承穆候之位的不該是他,因為穆平候當時有后代在世,只是……”
酒老頭緩緩將事情道來。
只是穆平候臨死時,他的兒子世子夷年齡太小,沒有執政的能力,為了王室和穆國的穩定,所以他干脆將君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公子全,也就是后來的穆興候,囑咐他暫代國君,等世子夷長大,再還位給他。
雖說這個時代,道義為天,所有違背道義的人都會受到天下人的譴責,但多半也只是不痛不癢的譴責而已。
若是穆興候只要有一點心思,完全可以在執掌穆國后,隨便找個時間讓世子夷暴斃身亡,或者等世子夷長大后拒不還位。
即使穆興候那時表現的十分仁厚能讓人信任,但人是會變的,尤其權力最善于改變一個人,能讓人變得貪婪專橫!
與冒這個險,倒不如犧牲一些國家的穩定,讓公子全攝政而不繼位,輔佐世子夷。
但穆平候還是信任自己的弟弟公子全,將國君之位傳給了他!
之后時間一晃而過,穆興候執政十數年,也到了將死之時,他乃是個仁義之人,感念兄長信任他,力排眾議將國君之位傳給他,死前打算將穆國國君之位還給世子夷。
但這一決定,就像十數年前一樣,遭到了穆國大夫們的堅決反對!
穆國大夫們十數年前,反對穆平候將君位傳給穆興候,主要怕他在君位上被權力腐蝕、據不還位,從此穆國被天下人恥笑,但后來穆興候繼位之后用事實證明,他不但是一個仁義之人,更是一個有能力的君主,將穆國治理的政治清明,國力蒸蒸日上。
相比較當年能力平庸、不好不壞的穆平候,更受臣民愛戴。
這也是為何穆平候死后謚號為“平”,而穆興候死后謚號為“興”。
而穆興候之子公子嘉,和其父親極為相像,不但仁厚節儉,更是禮賢下士、知人善任。
穆國國民都說公子嘉如果繼位,可能是一位比穆興候還要賢明的君主,所以十分擁戴他。
朝中大夫亦是一樣,希望公子嘉能夠繼位,帶領穆國變得更加強盛。
反觀世子夷,比其父親穆平候都遠不如,心胸狹隘、能力平庸低下,這樣的人便是做個小官,都不叫人放心,又如何能擔任一國君主!
至于什么王室正統,真正的忠臣從來都不是忠于某一位君主,而是忠于社稷和國民!
公子嘉乃是國民人心所向,又是賢良之才,在穆國大夫們看來,就該繼承君位!
但穆興候就像十數年前的穆平候,力排眾議或者說固執己見,堅持要將君位傳給世子夷,說:“十數年前兄長信任我,將國君之位傳給我,我絕不能辜負兄長信任,否則九幽黃泉之下,我有何面目面對兄長!”
“君位我會傳給世子夷,至于公子嘉我另有安排。”
他也知道世子夷的品性,如果他繼承了君位,恐會對他的兒子、更得人心的公子嘉不利。
他雖堅持把君位還給世子夷,但也不想讓自己兒子因此丟了性命。
于是他讓一位對他忠心的臣下帶著公子嘉遠走他國、隱姓埋名,從此失蹤。
這樣既能避免世子夷登上君位后對其報復,也能防止朝中群臣在他死后違背他的王命支持公子嘉繼位。
世子夷最終成功繼承了國君的位置,但他對失蹤的公子嘉很不放心,生怕有朝一日公子嘉再出現奪走他的國君之位,畢竟有百姓和大夫們的支持,公子嘉想做國君不要太簡單。
所以他一直秘密派人,在各國尋找公子嘉的蹤跡想將其殺死,但一直沒有找到。
直到數十天前,李丘在泓國刺殺身為朔國使者訪問泓國的衛昔,惹得泓候大怒,下令在全國通緝和搜尋李丘的蹤跡。
結果刺殺朔國使者的刺客沒有找到,倒是意外找到了穆國的一位公子,也就是公子嘉。
原來公子嘉在世子夷繼承穆國國君之位的數年以來,一直隱姓埋名住在泓國的曲城。
其實隱姓埋名也非他本愿,當年穆興候讓手下大將軍南宮萬,帶著公子嘉來到泓國曲城,給他下了一道遺命,讓其保護公子嘉同時也監視他。
公子嘉如果就有任何想回到穆國和世子夷爭奪國君之位的意思,就廢掉其雙腿。
公子嘉對當年失去垂手而得的國君之位,也是頗有怨氣。
但在身為身負七虺之力的虺級煉體者的南宮萬監視下,他根本就沒有機會逃離曲城回到穆國,只能老實在泓國曲城過了數年富足但憋屈的囚禁生活。
直到后來,其行蹤被泓國意外發現,傳到了穆國國君也酒是世子夷的耳中,世子夷派出強者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