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奧斯卡結束了,但關于英雄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華夏的娛樂圈內人都對英雄表示了安慰。
陸川“其實獲不獲獎沒什么關系,獎項和幕后的運作有關系,特別是奧斯卡這種商業性的大獎。之前可能媒體太過樂觀,認為英雄和平主題切合了現在的時事,從而對它寄予厚望,但德國的何以為家同樣如此。”
周曉文“拿獎是在撞大運,尤其是外國獎項,中間有很大的偶然性。我曾作為評委參加過西班牙的一個電影節,電影開映后不久,我左邊的評委發出了微弱的鼾聲,而選片主席則是鼾聲大作,結果這部西班牙電影居然獲了大獎。”
“當然奧斯卡肯定會好得多,它的評委畢竟是奧斯卡的會員擔任,但總而言之,電影拿獎是在撞大運,拿了獎也沒什么,沒拿獎也不必太在意。”
王興東“進軍奧斯卡等于攻占一個山嶺,雖然最后能拔旗的只有一個,但能夠攻到山腳就已經是成功了。”
“全世界有那么多部電影,英雄能夠提名奧斯卡就已經相當不錯,華夏能走出去的電影實在是太少了,我非常佩服張導,能夠把中國的文化、語言通過一部電影向全世界展示,無論拿沒拿到獎,張一謀已經是一個英雄了。
與圈內人完全相反的則是普羅大眾,幾乎清一色的在罵電影劇情迷惑,沒獲獎是活該。
而且誰都能看得出來,張藝謀的內心極度渴望奧斯卡,況且沒獲獎算什么英雄。
2003年的華夏大眾,思想還遠遠不如20年后那般覺醒,唯勝負論、唯金牌論依舊是主流。
尤其是在海島的李安憑借臥虎藏龍獲獎之后,大家對張一謀抱有厚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失望越大罵的越狠。
與華夏清一色的漫罵不同,好萊塢這邊就熱鬧多了,娛樂版塊幾乎被奧斯卡屠版。
阿德里安布勞迪一戰封王并且熱吻哈利貝瑞。
鋼琴家成為最大贏家,一舉斬獲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妮可基德曼終于封后,發表反戰言論。
埃里克庫珀紅毯上演英雄救美,與妮可基德曼名利場合影,俊男靚女宛如當年的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
記者還專門去采訪了湯姆克魯斯,對方對前妻獲獎表示祝賀,也對埃里克的行為表示了感謝。
指環王收獲技術獎項和一堆提名,彼得杰克遜面對采訪直接爆黃段子。
芝加哥敗走麥城,收獲了四個技術獎和一個最佳女配角,但痛失最佳影片大獎。
在奧斯卡頒獎晚會之前,最佳影片的強有力競爭者只有兩個芝加哥和鋼琴家。
而很突兀的,沉寂多年的波蘭斯基性侵案重新被炒熱,大量媒體開始報道他的黑料,即使當年的受害者表示不追究了,藝術應該和人品分開,但也無濟于事。
這種潑臟水的手段來自哪里不言而喻,圈內人誰都知道是哈維韋恩斯坦,因為這一幕與拯救大兵瑞恩當年面對的情況太像了。
71屆奧斯卡上,拯救大兵瑞恩是奪獎大熱門,同樣是在奧斯卡即將召開不久前,媒體爆出大量黑料,什么老兵批評戰爭場面拍攝太假、電影忽略了那些犧牲的士兵等等。
結果就是莎翁情史大爆冷,格溫妮絲帕特洛獲封水后。
而這一次手段失效了,媒體給出了原因分析和內幕報道。
首先是美伊戰爭的影響很大,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場戰爭,鋼琴家的反戰題材終究戰勝了芝加哥的背后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