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職位的重要性甚至堪比后勤總管,畢竟對于前線軍士們來說,手中的兵刃和碗里的飯食一樣重要。吃不了飯身上沒力氣,而握不了刀兵的話,就算有力氣也沒辦法殺人。把心向朝廷的研磨匠師放在邊疆,那就是給朝堂上的文武兩班都吃了一顆定心丸。
不過作為當事人的王高承,就沒辦法做到心平氣和了。
邊境兇險,北地苦寒,王高承只覺得自己和那些被刺配的罪人也沒什么區別,好在這劉都督還是個好說話的,甚至還讀過幾年圣賢書,平日里一副名仕做派,說不盡的瀟灑風流而這一套也是王高承喜歡的,雙方很快就有了共同語言,一時間同出同入,抵足而眠,竟成為了無話不說的知交好友。
當然,王高承心里還是記著自己那份任務的,可不管怎么看,這劉都督也跟他一樣胸無大志。眼下他需要擔心的卻不是劉都督會對朝廷有什么威脅,而是這武備松弛的薊州,到底還能不能頂住草原人的進攻。
好在,跟這位喜好空口談玄劉都督一樣,北面的草原人也都是些混子,平日里雖然有些沖突發生,但也只是馬賊劫掠的程度,這種事簡直再尋常不過了,甚至別說邊疆了,就算在大陳腹地,那些山賊路匪,難道就不搶劫了嗎
所以只需要繼續等下去就好,畢竟劉都督已經說了,只要他愿意在薊北打熬一些時日,到時候一定會奏請朝廷,為他尋個可以專心研讀圣賢書的清貴位子。
所謂投桃報李,劉都督如此待他,他自然也要給對方留下點東西才行。
比如,柳清云那一把斷馬長刀。
以王高承的眼光,一眼就能看出,這柄仿照古時斷馬劍所鍛的長刀,必然出自某個昔日的宮廷匠人之手,畢竟也只有那里的匠人,才能掌握這種真正的軍器尺寸。再加上他也已經聽說,這把刀曾經被自己那位見了鬼的尊師,兗州阮山濤所打磨過,那也就意味著這把刀是讀過圣賢書的。
一把讀過圣賢書的刀,正好配得上劉都督這樣的謙謙君子。
所以這一次,王高承勢在必得。
雖然這把刀據說是被一個民間的研磨匠師買了過去,但這對王高承來說卻是無所謂的。整個薊州的研磨匠師嚴格來說都歸他管轄,他過來拿一把刀自然也不妨事。
只是那個叫杜乘鋒的流民實在是有些惱人,明明他和劉都督都已經屈尊來到了楊家堡這種地方,卻還不知道把刀送上來,甚至還說什么從磨刀里看到了胡人犯邊怎么可能磨刀這種事難道不是用圣賢經典去鎮壓煞氣嗎這個流民真的會磨刀
“你既然說你有這個本事,那你倒是看看這把劍都歷經過什么事情啊”
說著話,王高承便拔出腰間佩劍,直接扔給了對方。
也就是這個時候,王高承才慶幸,自己沒有因為鋼劍太重,把劍刃換成什么木頭的,不然還真讓這流民有了推脫的理由。
他倒是要看看,這流民怎么敢當著他們兩個清貴讀書人的面,撒下這等彌天大謊。
“所以說,劉都督,我這明明是為了你好啊。”
看著釘在自己脖子上的長劍,王高承滿腔話語都被血沫憋回了喉嚨里。
“我都這是為了你好啊,為什么要殺我呢”
磨完了劍的杜乘鋒半天說不出話。
為什么要殺他,這姓王的難道還沒回過味來從這王高承剛一進薊州,這劉都督怕不是就在演戲給他看,就算作為旁觀者的杜乘鋒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劉都督怕不是早就想弄死這個蠢貨。
身為隨軍研磨匠師卻整日空口談玄,最后還覺得薊州武備廢弛是因為劉都督胸無大志,這王高承難道就不知道思考一下,自己來了薊州之后到底有幾天時間是在磨刀嗎
假意奉承想要不被掣肘,結果卻迎來一個不干活的活爹,換位思考的話,杜乘鋒怕是也想給這王承高來幾刀。
不過這段磨劍的經歷,也讓杜乘鋒得到了另一個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