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宦官的聲音頓了頓。
“你是要為那邊疆各州說話,還是要為了朝堂說話”
此言一出,阮山濤不禁啞然。
宦海沉浮多年,他本就已經人老成精,此時此刻,話都已經說的這么明白,他又怎么可能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很明顯,這位皇帝陛下,對于邊疆各州,就從未放心過。
想來也是,雖然理論上來說,眼下大陳實力最強的軍隊,必然是駐扎在建康都城的天子親軍,可真要說百戰精兵的話,還真是久經戰事的邊疆各州才有可能練得出來。到時候如若誰心生反意,想要去那龍椅上坐坐這位皇帝陛下,又怎么可能睡得安穩
所以,歸根結底,削弱各州武備,其實是一個必然。
哪怕只是為了讓這位皇帝陛下,能睡個好覺。
“這”
直到宦官離開之后,阮山濤依舊久久不能言語。
雖然他在此之前就已經隱隱有些預感,但直到宦官到來之前,他都不愿意相信,最大的阻力,居然來自于那位皇帝陛下。
說到底,這位皇帝陛下,終究不像當年的太祖高皇帝一樣,有著遠超常人,甚至堪稱碾壓眾生的勇武,眼下做出這種舉動,倒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走吧。
既然這朝堂之上已經不需要他了,那他還賴在這里,干什么呢
于是,收拾了本就沒有多少的行裝,叫上加起來不過一掌之數的家小,這阮山濤便辭官而去,回到了老家兗州的山中,隱居起來。
隱居歸隱居,但這阮山濤終究也是個閑不住的性子,干脆便辦了個書院,來為那些年幼的學子們開蒙,又或者教那些年長一些,但卻不通文墨的人,該如何讀書識字。
就像是一棵大樹,扎在滋陽山中,生根發芽。
只要能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他們自然會明白仁的道理,而這一顆顆種子,總有一天會結出果實。
正如同老話說的一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他不放棄,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放棄,那這大陳,這天下萬民,總會有好起來的時候。
“所以這兗州,還是太平一點比較好。”
這樣說著,已然垂垂老矣的阮山濤,提筆在兗州武庫的最深處,寫下一個“仁”字。
緊接著,便將這柄陪伴了自己不知多少年的方正之劍,掛于字下。
只是一個字,卻凝聚了阮山濤的全部意志。只是一柄沒有殺過人的劍,卻是阮山濤的畢生寫照。
一字一劍之下,整個兗州武庫中的刀兵煞氣,盡皆被鎮壓于此,再無波動。
“就是要辛苦你了,老朋友。”
老邁的阮山濤拍了拍劍鞘,權當告別。
這柄劍會和他一起,維系整個兗州的安寧。
畢竟念書這種事,還是需要一個平和的環境。
哪怕只是相對平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