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少次的驗證后,他發現不管如何做,歷史的車輪還是朝著既定的方向駛去,他所能改變的只是很小很小。
婁曉娥家的問題比較嚴重,楊軍不想插手,他怕自己被牽連進去。
一想到婁曉娥最后也是苦盡甘來,他決定還是不管的好。
火葬場設在城北郊區很遠的地方,大約80公里的樣子。
雖然開車比較枯燥,但一路上有傻柱和許大茂表演相聲,也就不那么無聊了。
車子開了大約一個小時,才到達火葬場。
大巴車停在殯儀館的門口。
二大爺指揮院子里的幾個年輕人把易大媽抬下車,送到殯儀館的大廳里。
這是一個空曠的房間,房間中間擺著一圈盆花,眾人把易大媽抬到中間的固定床位上。
隨后,一個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走了進來。
他先是和死者家屬核對了一下身份,然后才開始舉行告別儀式。
告別儀式非常老套,主持人照著三大爺事先寫好的悼詞開始念了起來。
悼詞的內容無非是歌頌死者生前如何勤勞善良,如何禮貌待人、如何勤儉持家等等。
念完悼詞后,就進行最后一項,就是與死者告別。
所謂的告別儀式和后世的不同。
一般的流程就是,家屬站在一邊,對祭拜的賓客鞠躬回禮。
這個年代實行葬禮簡辦,主持人直接讓家屬領頭,帶著一眾賓客圍著死者遺體繞圈三周就算告別了。
可是讓家屬領隊的時候,秦淮茹和顧大妮又發生了爭執。
她們都認為自己是易大媽最親的家屬,互不相讓。
最后,大家沒辦法,由二大爺出面調停。
讓她們不分親疏遠近,并排領隊。
兩人對這個建議勉強同意,然后每人都帶著自己三個孩子并排走在一起。
在她們兩家人身后,按照規矩,是由死者親屬按照血緣遠近順序排的,可是易大媽沒有子女,也沒親戚,所以大家就隨便走了。
而二大爺不管到哪兒都講究論資排輩這一套,他覺得楊軍是院子里的一大爺,理應走在前面。
楊軍推辭不過,只能排在第一位,隨后二大爺劉海中排他后面,再然后就是三大爺閆埠貴
告別儀式結束后。
進來四個工作人員,他們把易大媽的遺體抬去火化。
大家從大廳里出來,在火化爐外等著。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
工作人員從里面送出來一個搪瓷罐。
由于這次募集的善款不多,其中大部分用來買墓地了,沒有多余的錢買骨灰盒,所以只能找了個搪瓷罐裝骨灰。
可在接骨灰的時候,秦淮茹和顧大妮為了誰抱著骨灰罐又發生了爭執。
秦淮茹認為棒梗是親孫子,有資格抱骨灰。
而顧大妮則認為他的兒子鐵蛋是侄孫更有這個資格,甚至還出口反駁,說她姑媽生前并未承認秦淮茹一家。
二大爺看著她們在那里爭論不休,氣得也是臉上的肥肉亂顫,氣哼哼的走了過去。
“行了,都別爭了。”
“棒梗抱著骨灰,鐵蛋抱著遺像,就這么定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