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走吧,我帶你去上班的地兒。”
楊軍抓起電話,讓黃雅妮把處理好的文件分發下去。
他則帶著李彩娟下樓了。
李彩娟是騎自行車來的。
自行車是二手自行車,是從鴿子市場淘換來了,專門用來接李三江的。
“駒子,你騎自行車去糧店。”
楊軍直了指李彩娟騎來的那輛自行車道。
“好的,哥。”
馬駒子就這點好,從來不問為什么。
楊軍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做。
馬駒子把車鑰匙丟給楊軍后,就蹬著自行車先走一步。
車子出了廠門,劉彩娟回頭望了身后軋鋼廠一眼,眸子里閃過一絲疑慮。
“嫂子,是這樣的,我安排你在糧店上班,那邊離紡織廠近,方便你接三江。”
“哦,那糧店在哪里啊”
“在金水橋那邊,離你們住的地方也不遠。”
楊軍一邊開車一邊解釋道“糧店那邊都是自己人,那邊空閑時間也多,每天你都可以提前下班。”
“謝謝你啊,楊兄弟。”
李彩娟臉色閃過一絲感激之色。
剛才在廠子里叫廠長,現在出來了,以兄弟想稱。
看得出來,她是個很有眼力勁的人。
不過,李彩娟也是非常感激楊軍的。
沒有他,她和李三江也不能走到一塊,而且,他想得如此周到,把工作地點都安排的那么近。
車子開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達糧店。
店里只有楊安邦和周苗苗兩個人,趙紅梅被他留在家里照顧王玉英了。
這個收糧店可以說是職工配備最少的店了,加上李彩娟才五個人。
郭猴子主持的那個店足有八個人,但是成績卻沒這個店好。
當然,這主要歸功于大石頭。
其實,這個店之所以沒配備那么多人,楊軍就是希望店里的人都是自己人。
李彩娟雖然和他沒有血緣關系,但是畢竟是李三江的老婆,于公于私,他都需要照顧一下。
“安邦,給你安排個人。”
楊軍指著李彩娟道“這位是李彩娟,是我戰友的家屬,以后就在這個店上班了。”
“好的,哥。”
楊安邦自從來到四九城后,他的性格開朗多了,為人處世也圓滑了。
他知道,能到這個店上班的都是自己人,所以,他也沒拿李彩娟當外人。
“歡迎你,李彩娟同志。”
“楊站長,以后還請多關照。”
劉彩娟半彎腰說道。
農村出來的她,謹小慎微,再加上劉三江是個殘疾人,所以她不管和誰說話都是一副笑哈哈的樣子。
“都是自己人,別這么見外,以后還要一起工作呢。”
楊安邦頗有一副收糧站站長的架勢,相互認識后,就把店里的工作介紹了一下。
楊軍在店里轉了一圈,然后又看了看賬本,拋開石頭送來的物資不說,這個月的情況非常不好。
這眼看到月底了,一共才收上來七八百斤的糧食。
要不是石頭送來的那些物資,楊安邦這個店的成績比郭猴子那個店的成績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