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孫招娣有生以來最高興的一天。
她準備回去探親了,這是她幾個月以來第一次回家。
這次的探親對于她來說,可以用衣錦還鄉來形容了。
楊軍把那輛軍車借給她了,她拿到鑰匙后,立馬去后勤把油加滿,為了以防萬一,她還多帶了一桶油。
趁中午吃飯的時候,她把該帶的東西全搬車,就等著晚下班就出發。
和她一起回去的還有同村的于時運。
這個于時運是車間里的二級鉗工,在廠子里干了快六年了,平時住在職工宿舍里,周末的時候坐長途汽車回家。
當他聽說楊軍把車子借給孫招娣后,羨慕的不得了。
這幾個月來,他親眼見證了孫招娣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富。
不僅吃喝不愁了,還買了很多新衣服,尤其是聽說孫招娣住在廠長的干部住房內,更是眼紅。
這不,一聽說這次孫招娣開車回去,他頓時坐不住了,立馬攛掇孫招娣請半天假,下午就回去。
孫招娣起初是不同意的,但是經不住他誘惑,終于答應下午回去了。
軋鋼廠離他們村有二百多公里,車子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到家。
他們到家的時候,村子里的人還沒下工。
孫大山正和一般村民返修農田里的灌溉溝渠。
自從孫招娣去軋鋼廠班后,他儼然從了村子里除了村支書于滿山之外的二號人物。
大女兒每次寄錢來,單子都是寄到村部的,面多少錢,于滿山是一清二楚的。
從起初的十幾塊錢,到后面的幾十幾十的寄,再加楊軍隔三差五的給他寄糧食和衣服,于滿山非常眼紅,感嘆孫大山遇到了貴人。
現在不管孫大山走到哪兒,儼然成了明星般的人物,村里的人敬著他,夸他有個好女兒等等。
孫大山雖然喜歡聽奉承話,但是他心里明白,這一切都是楊軍給的,所以,他非但沒飄,而是盡量保持低調。
這時,村支書于滿山過來了。
他手里拿著個旱煙鍋,蹲在田邊閑聊。
大山,這個月你家招娣又寄了多少錢
孫大山正在用鐵鍬翻土,聞言,停下手中的活兒,笑道,
我說于哥,招娣有沒有寄錢,你這個支書不知道嗎,你怎么還問我了。
于滿山聞言,悶頭抽煙不說話。
他當然知道孫招娣有沒有往家寄錢了,匯款單都是送到村部的,然后再由家屬領回去,然后再去鎮子里的信用社憑匯款單取錢。
他問這句話的意思,沒別的意思,就是純粹的羨慕。
大山啊,招娣比我家那個臭小子強多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家招娣是二十七塊錢工資吧
是的,于哥,你沒記錯。
我家那臭小子是三十七塊五的工資,比招娣工資還高,可每個月才寄15塊錢,你說氣不氣人。
于滿山那個心塞啊,自己兒子比人家工資高,每個月寄回來的錢卻沒人家的多,這讓他這個當村支書的爹在村子里抬不起頭。
于哥,你也別生氣,我家招娣有他楊叔照顧著,管吃管住的,花不了幾個錢,這才能往家里多寄點,你家時運就不一樣了,他是大小伙子了,正是處對象的年齡,用錢的地方也多,往家補貼的少也情有可原嘛。
對對,大山兄弟你說的沒錯,次我家那臭小子回來,聽說在廠子里處了個對象,又是請客吃飯,又是看電影的,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
于滿山非
常滿意孫大山的態度。
別看他愣乎乎的,心思卻細的很,知道給他這個村支書面子。
要是擱以前,于滿山根不不用看孫大山臉色,直接白眼珠甩了過去。
可現在不一樣了,人家找了個靠山,而這個靠山還是自己兒子的廠長,他再心有不甘,也不敢跟孫大山叫板了。
好在孫大山這人不浮躁,并沒有因為找到楊軍這個靠山而自滿,反而比以前更謙虛謹慎了,尤其是在說話的時候,更是思之再三,生怕哪里得罪了人。
于哥,明天就是周末,你家時運回不回來孫大山放下鐵鍬,蹲在地陪于滿山說話。
這時候,大家也放下家伙,紛紛過來閑聊。
誰知道呢,這小子有了對象就忘了爹娘。于滿山氣哼哼的說道。
哎,我家招娣快五個月沒回過家了,還別說,有點想她了。孫大山唏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