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又總結出來三條。
“流動循環,往復不止。”
“海納百川,包容萬物。”
此二者,都是“水性”。
再加上一點,“寒熱自性,與生俱來。”
這與其說是“水性”,更像是再說“物性”。
他之所以要將他闡發為水性之一,是因為想到了一個從前世帶來的概念,比熱容,它描述的是質量物質的熱容量,而據他所知,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對寒熱的掌控,就是“水性”吸熱或放熱的區別。
確定了此三性之后,便是將之與水養潤身訣既有的水性有機結合起來。
最終的方案,便是他眼下的成果。
水養潤身訣煉靈氣為法力,積蓄大道根基,以之為“生機之極”,簡稱為“生極”;
白熊寒極身強大氣血體魄,夯實大道根基,提升護道手段,以之為“寒熱之極”,簡稱為“寒極”。
他那隨著橫練法的精進而越來越強悍的體魄,便是天生的熱容器。
“生極”煉化出的法力,可以成為寒極體魄的后勁支撐;
“寒極”體魄的氣血潛能,可以為生極法力做額外加持。
這便契合了“流動循環、往復不止”特性。
而“生極”與“寒極”這兩個相互獨立的特性,同時存在于他這具軀殼之中。
不僅不彼此妨礙,還相輔相成,結成一個更大的整體。
這便又契合了“水性包容”的特性。
一開始,孟周的思考也并沒有這么完善,只是有個梗概的思路。
很多感悟,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嘗試之中逐漸清晰起來的。
甚至又少感悟是在白熊寒極身成功創出之后,隨著一天天的修煉和思考,才一點點具體起來的。
對于這個大框架的形成,孟周比創出白熊寒極身本身還要高興。
雖然,現在看去,這還只是個簡陋的框架,但其中潛力,卻值得他長時間去挖掘,并做進一步的完善。
這不是在練氣階段就能完成的。
其規模之宏闊,早已超出了練氣期所能轄制的范疇。
在這思考中,孟周很自然的就誕生了這樣的想法。
“修行功法千千萬,可總結提煉,都逃不過精氣神三端。
精與氣,被我立為寒極和生極。
筑基之后,精神靈魂也將被納入修行之列。
彼時,我是否也能在這神中也立下一極呢”
直到十一天之后。
孟周的心思終于從這神游般的狀態中收了回來。
隨著繩結百法完成了又一輪的編結,沉睡中的白丫又有成長,進度1,“繩靈一階32100”。
沉睡許久的她終于再次醒來,強烈的饑餓情緒傳入他腦海。
“大叔,我快餓死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