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靜室石門關閉,相應陣法隨之啟動,內外隔絕。
孟周圍繞靜室轉了一圈,仔細檢查了一遍。
以他現在的能力,還無法布置出這樣一套二階陣法,但查漏補缺也已足夠。
最終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青玄宗并沒有在這方面做什么手腳。
孟周取出一張清凈蒲團,盤坐其上。
他將手腕上看似普通的繩靈解下,開始編結起來。
他先是編結出一個聚靈符陣,緊接著就編結出一個屏蔽符陣,繼而又是一個聚靈符陣,屏蔽符陣。
如此這般,這兩種符陣在他雙手十指間交替誕生。
每到繩線像要用盡,在他心意控制之下,線頭就又會向前延伸好長一截,讓他就這樣一直不停歇的編結下去。
什么時候結束
他說了不算,要看這根成長到一階極限的繩靈的極限在哪里。
在一本與筑基相關的軼聞筆記上,孟周看到這樣一個說法。
在筑基的過程中,修士對靈氣量的需求并不會比一位筑基初期的正常閉關更多。
但其對靈氣“質”的需求卻非常高。
而筑基的品質越高,這種需求就越強烈。
若是其閉關之地的環境無法滿足其需求,那么,身體就會本能的擴大吸收范圍,這體現在外,就是筑基異象。
這也是外人判斷一人筑基品質高低的一種方式,異象范圍越大,便說明筑基品質越高,反之則越差。
但這種判斷并不具備標準的參考價值。
同一個修士,其在品質很一般的二階靈地筑基,可能會造成聲勢巨大、持續時間也很長的筑基異象。
可若換到一座三階洞府,其影響范圍可能止步于洞府之內。
而若是換到更高層次的四階洞府,大概率連任何外在異象都不會有,無聲無息就完成了突破,除了當事人,都不會有人察覺到異常。
孟周預感到,若是不做任何準備,自己的筑基異象可能會非常夸張。
到時候,說不定會吸引來青玄宗結丹大佬的關注目光。
一心只想低調發育的他,可不想出這樣的風頭。
他從這本筆記中得到啟發,他的打算是,盡可能布置數量更多的聚靈符陣,從進入靜室的第一天開始,就持續的從外界抽取靈氣儲存起來。
在他準備正式沖關突破之時,靜室中的靈氣越濃郁,品質越高,其顯露在外的筑基異象就會越小。
當然,這一切都要悄悄的來。
所以,一個聚靈符陣要配套一個屏蔽符陣,以確保隱蔽性。
對青林坊所在的整個二階靈脈來說,他現在的行為就像是在水池里偷偷的開了個洞,還在洞口位置做了高明的偽裝。
除非被人現場抓住,不然,這個隱蔽的漏水點是很難被找出來的。
這是早在他選修哪些符陣之時,心中就已盤算清楚的計劃。
之所以沒有提前在如意居就做好準備,是因為當他對這兩種符陣的掌握達到圓滿層次之后,便不再拘泥于傳承中教條刻板的制作方法。
他可以因時、因地、因需求的不同,對這兩種符陣的編結技法做出靈活的調整,以與此地環境完美契合,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孟周就這么不停歇的編呀編呀編,直到終于達到繩靈當下的極限,再也沒有新的繩線頭長出。
孟周仔細數了數,在這一根繩上,串了四十九座聚靈符陣,四十八座屏蔽符陣。
孟周將其繞著靜室一圈,均勻的鋪展開,然后首尾繩線頭編結成環。
瞬間,如同通了電一般,靈性在一座座符陣間流轉,源源不斷的靈氣被吸收進這靈氣本就充沛至極的靜室之中。
本來,這兩種符陣只是一階上品的品質。
但在他的技藝達到大師、宗師、圓滿之后,品質就都接連有所提升。
現在,他又因地制宜,現場設計編結出最與此地環境契合的符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