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一半就支撐不住的不在少數,堅持著走完這最后一步,也早已精疲力盡,心力憔悴。
但對孟周來說,這只是他真正筑基的開始。
孟周在一本游記中,看到過這樣的文字。
在求道者眼中,真正的筑基,根本不是尋常修士以為的那樣。
大道筑基,沒有筑下大道種子,自稱“筑基”不過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孟周不知道這里所謂的“大道種子”是何物,但綜合其他各類筆記、見聞,以及自己的思考和積累,孟周心中也有了一整套自己的思路。
此刻的他,將所有心力都專注于“生極”、“寒極”、以及將此二極包容在內,相互之間循環流轉這一完整體系。
孟周的思緒完全沉浸在這以雙極為核心、循環流轉的體系之中。
漸漸地,他將它們從有形中剝離出來,再次回歸純粹的概念。
孕育生長、生機溫床。
流動循環,往復不止。
海納百川,包容萬物。
寒熱自性,與生俱來。
這潛力無窮的水之四性,構成了原來的框架體系,只要肯下苦功,可以挖掘出近乎無窮盡的寶藏。
可若再往上拔高一層,就可以發現,這“水之四性”,都是從客觀、現實、理性中提煉而出,都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次。
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太講道理”。
缺乏一種更主觀的、更形而上的提煉。
而這,對修行者而言,卻反倒更加重要。
是核心,是明確大道的方向,是根本法的總綱,是源頭,是綱領。
而這,與靈魂又是天生的契合。
對此,孟周早就有了明確的思考。
上善至德,柔弱不爭
對于不理解的人來說,或許覺得這是一種窩囊。
可讓孟周評價,若說大道有形,沒有比這更契于大道的了。
孟周是這樣毫不動搖的堅信著。
堅信著、堅信著
孟周的靈魂本相,那剛從血肉形骸中剝離出來的,那來自前世的、自我認知中的初始形象,開始如熱蠟一般迅速融化,化作了一灘水。
一灘清澈的、存在于識海中的水。
隨著他靈魂化水,原本只在“精”與“氣”這兩極之間循環流轉的框架體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精”、“氣”二極,化為“精”、“氣”、“神”三極。
新生的三極包容在一個時刻流動變化、卻又異常平衡穩定的體系之中。
“精”之氣血,“氣”之法力,“神”之神識,三種力量循環往復、彼此追逐。
隨著這一體系的重新成型,識海中,孟周靈魂所化水面,如明鏡一般,時時映照出其中變化。
通過這個“水面”,孟周輕易就能把握到全局的變化,并準確的做出調控。
心念一動,任意一處細節也都能準確無誤的呈現在這水面之上。
這一切說來話長,但距離孟周開辟出原初識海,靈魂顯化,也就過去了很短暫的時間。
就在這短暫的片刻,他完成了這次筑基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即,將修行大框架更進一步完善。
并趁著剛突破,一切都還沒有穩定之前,完成重塑。
也只有這個窗口期,這一切才像是捏泥一般容易。
換一個時候,要想將靈魂變個形狀,并完成精氣神的三極聯動,那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