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周點頭,道“有更具體的思路嗎”
“您的意思是”柳盈不確定的詢問。
“你覺得通靈之心最適合升華成什么靈體”孟周問得更仔細了些。
柳盈聞言,仔細想了想,卻搖頭道“我不知道。”
這本書中,只是對“天賦”以及“靈體”做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總結,可沒有某某天賦可以升華成某某靈體這樣的“路徑圖”。
著書者本人心里大概率連這樣的念頭都沒有過。
而且,這書中所記錄的“天賦”和“靈體”本身也極不齊全。
她沒有更清晰的思路是很正常的。
孟周點了點頭,繼續道
“那我換一個問法,你最希望這個靈體是什么樣的”
柳盈驚愕道“啊,還可以這樣嗎”
靈體難道還可以自定義的嗎
想它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孟周指了指兩人身前的天賦靈體,道
“這書你們也看了,我要說,靈體就是多個天賦的集合,你們認可嗎”
孟周習慣性的用出了前世的“集合”概念,這對楊沖柳盈二人來說,聽起來有些新鮮,但結合具體的情境,也不難理解。
兩人陷入沉思。
孟周繼續循循善誘道
“當然,靈體并不是多個天賦的簡單堆砌,而是多個相關聯天賦有機結合而成的一個整體。
天賦是局部的、細節的,就像是手、腳、軀干、尾巴、翅膀、鱗片等。
靈體是整體的,宏觀的,不同的靈體,就像是不同的生命體,可以是人形的,也可以是獅子老虎,飛鳥游魚。
不同的天賦組合,形成不同的靈體。
而如果有明顯的殘缺,但又具備靈體的基本特征,我們就說它是殘缺的。
反之,它就是完整的。”
“從這個道理出發,我們可以說,靈體是千變萬化,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并不能因為以往沒有記載,或者沒有出現過,就斷定它不可能存在。
且不說誰能真的窮盡天下,將所有靈體全部收錄在一書之中。
很多靈體的誕生,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既如此,咱們為何不能更主動的做一些嘗試呢”
孟周的話,并不深奧,兩人很容易就能理解。
但他這話中蘊藏的深意,卻讓兩個土生土長的“土著”頭皮發麻。
離經叛道。
聽著莊前輩的話,兩人心中直接冒出了這樣的念頭。
在凡俗社會,他們也曾被人用這四個字指責過。
可與這位莊前輩相比,他們覺得自己倒更像是學堂里古板保守的老夫子。
從莊前輩的言語間,他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他對那些天經地義的、所有人都奉若圭臬的規則的不屑一顧。
哦,又不對。
他并沒有不屑一顧,因為他連顧都沒顧。
在他眼里,這些規則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這不能叫離經叛道。
因為他的眼中,既沒有“經”也沒有“道”,那又談什么“離”與“叛”呢
向兩人闡述完自己的想法后,孟周看向二人,問“我的意思,你們聽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