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念頭,也不是憑空瞎想。
而是基于孟周當前掌握的“籌碼”,以此作為基石,這是根基;
另一端,則是他對那未成形煉魂法的期許,以此作為這門全新煉魂法的遠景目標。
這既決定了新法的方向,也錨定了新法的高度。
可單是這兩者還不夠,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腦洞游戲。
他必須通過嚴謹的驗證,確信自己確實可以憑借現有的“籌碼”找到一條真正可以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
他并不需要現在就將這條路徹底悟通,這也不現實,但他必須證明這條路是通的,是真實可行的。
對其他修士來說,這個要求,幾乎就是無解的。
所以,用這樣的思路開創新法,完全是“開玩笑”。
可對孟周來說,這個問題,正好有解。
關鍵就在“道心通明”這道小神通。
譬如面對一個線路復雜到能令人崩潰的電路圖,若要用肉眼去檢查它是好是壞,那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若有一支電筆,就能輕松搞定。
而“道心通明”這門小神通,在這里起到的作用,就非常類似于電筆。
它能直接告訴孟周,這條路到底能不能走通。
能走通的路,固然有很多。
孟周卻沒有選擇這些路,而是繼續探索,原因也很簡單,這些路距離他的期望都差了一些。
有的是高度太低,有的所走方向并不能令他滿意,有的則是沒能將他手中“籌碼”盡可能充分的利用起來
總而言之,就是有點瞧不上。
對于這門煉魂法,孟周給予了太多的期待,他可不會滿足于僅得這樣一個結果。
在一次次的探索參悟之中,孟周收獲到越來越多的實踐經驗。
他也在這樣的嘗試中,不斷調高“遠景”的上限。
漸漸地,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對新法的探索,似乎變成了一種腦洞開發,孟周也是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腦洞居然也能如此豐富多變。
探索的結果就是
不通,
不通,
此路不通。
這卻并非毫無意義的瞎忙活,雖然這些腦洞本身確實失敗了。
但每一個失敗的腦洞,都能為他一些有益的養分。
而在這持續不斷的嘗試和試錯之中,孟周也漸漸摸清了自己當下的極限邊界。
他的最終目標,就是借助這個越來越清晰的“極限邊界”的指引,找到那個間于“瞧不上”與“夠不著”之間、也最合他心意的煉魂之法。
不過,隨著長時間沉浸在這樣的體悟之中,孟周也漸漸多了一些新的感悟。
“遠景宏圖,固然重要,可對我來說,卻也沒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