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十秒,這個時間帶來的狹窄逼仄感也只持續了幾個呼吸。克拉夫特坐到桌前,點燃小蠟燭,開始第一次計時。
這段時間里他也不是無事可干,筆尖蘸墨,斟酌片刻,在方格紙上對應第一次的位置的一小格高度點上墨點,作為參考標準。
“嗯,暫且叫一個標準深度,接下來就靠這來比對了。”
趁著蠟燭才剛燃盡一小截,閑著也是閑著,剩下的大病歷可以順便完善起來。克拉夫特抽回墨水瓶下的紙張,奮筆疾書,在燃盡前寫到了個人史。
當小蠟燭的最后一段燒完,“否認冶游史”正好點上句號,第二次精神感官探查開始。
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精神體褪色程度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不多的一點,大概只有跟精準記憶比對才能得出它有變化的結。
在二次記錄位置,抬高半個小格,點下記錄點。跟之前進入深層的環境褪色相比,估計逼近深層的臨界點在五十二以上,不到五十五。
對數值克拉夫特不太確定,因為那個界限是模糊的,在接近時不甚清晰,只在抵達那一刻明確自己的位置。
第二根小蠟燭點上,這次他寫到了專科查體才停下,主要是因為庫普既沒有婚育,也不了解家族長輩如何,這兩部分被跳過,快進到查體記錄。
克拉夫特第三次使用精神感官,快速記下精神體狀態,熟練地關閉,熟練地承受不適感,在紙上記錄。這次變化了大約三分之一格。
照這個速度下去,庫普睡上一整天才能接近深層。
一連幾次,精神體的浸沒深度增加速度在近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格間徘徊,穩定而緩慢。
如果拿統計工具來擬合一下的話,大致上應該能得出一個時間與深度間線性關系,很是平緩。
不過記錄者本人的狀態就不是那么好了。克拉夫特發現自己高估了承受能力,或者說低估了連續使用的壓力。
哪怕是間隔十余分鐘的幾秒鐘使用,不適感散去后,精神負荷也在累積,小而不可忽視。
第十次計量后,他不得不把決定把間隔改為兩支小蠟燭的燃盡,好撐到明天中午。
記錄延伸著,克拉夫特早已完成了大病歷的書寫,在考慮是不是把病程一起寫掉,給明天補覺爭取時間。
蠟燭熄滅,第十六次記錄,精神感官照例掃過,克拉夫特在紙上點下新一點。
兩格
猛地搖晃腦袋,甩開昏沉感,克拉夫特再次對照與前一次的差別,平緩的點列出現了加速上揚的趨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