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沖突和混亂為主色調的背景下,暴力是判斷個人或團體價值的首要因素,也是一切的基礎。
說得不客氣些,絕大部分王國的構架不比合資商會更牢固。至少商會多數時候還有著共同利益,而王國本質上就是一堆大小軍事團體捏成的聯盟。
這些軍事團體普遍治理水平有限,以至于他們中不少都采用著一種「殖民」式統治——城堡要塞為中心,同時確保對交通樞紐和主要城鎮的控制,剩下部分轉包給封臣騎士。
將土地人口稅收粗暴打包分割的方式,換來了短期迅速增長的常備職業軍事力量,卻嚴重透支了領地控制力。
以上尷尬情況,讓人經常覺得領主是個有心無力的農場主,定期收割著自家農場上自由生長作物的果實,而不是真的在統治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即使把土地上的人換一批,只要不波及城堡,那也對統治者影響不大。農場主關心麥粒是否飽滿就夠了,不會關心秸稈品種,除非秸稈變異到妨礙收割。
這意味著,看似拼圖般被各個領主瓜分殆盡的土地間,實際存在著巨大權力真空,可能僅有直接管轄的重點城鎮被視作真正的領民。
甚至連這些市民階層,也在逐漸興起,謀求脫離領主控制的部分自。他們有的通過積累財富,有的通過與教會結合,獲得足夠影響力和武力后,逼迫當地傳統力量讓步。
于是一個個自由城市形成了,互相結盟鞏固自治權,以經濟稅收能力換取大貴族或國王妥協。
整個局面混亂不堪,不過有一個關鍵點毋庸置疑——暴力。
暴力是國王寶冠的底座,是領主維系統治的基礎,也是自由城市的保障。每個人都需要它。
各種傳統軍隊外的武裝力量應運而生,包括城市自發組織的民兵隊伍,接受多種報酬結算方式的雇傭兵,成分復雜但有共同目標的兄弟會、治安團,游俠、強盜、潰兵之類無政府武裝。
它們大都處于客觀存在、但不太受認可狀態。
那么,是否存在一種被主流觀點承認、決策管理自主、資金運營獨立、軍事素質可靠、思想建設合格、允許擁有領地,而且承擔特殊職能的靈活合法組織呢?
答案是的確存在,有需要的人可以考慮成立一個騎士團。
當然,這并不容易,騎士團不是簡單的軍隊,而是擁有宗教、軍事、政務多重層面意義的特殊組織,需要大量復雜且高難度的前置條件,走通冗長繁瑣卻必不可缺的流程。
在克拉夫特看來,整個流程其實比較接近于在大學申請成立活動社團。
首先,社團需要一個積極健康的活動宗旨,騎士團通常也得有個明確、至少算得上崇高的宗旨使命,譬如保衛圣地、參與戰爭、抵抗外敵。
承擔醫療工作、抵抗一切褻瀆生命之舉也不是不行,但就顯得不那么具體。
其次,作為「合法」組織,社團需要得到學校的批準成立,騎士團也要得到教會或世俗權威的認可,最好兩者兼備,作為獲得合法地位和資源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