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早已習慣了替何樂為承擔責難,也習慣了為何樂為遮擋鋒芒,常言道,師傅的事情,徒弟應當代勞,李淳風對此頗為明了。
“啟稟圣上,小公子雖未曾遠離長安,但他博覽群書,記憶力超群,或許是從經過長安的商賈口中聽說的”
袁天罡并未在皇上面前透露何樂為是他的弟子,因此李淳風也不能公開稱呼何樂為為師祖,畢竟在皇帝跟前,這種關系一旦挑明,怕會招致不必要的紛擾。
這樣的解釋還算過得去,李世民接著問道“那詠鵝究竟是一首怎樣的佳作竟然是七歲時的作品,何樂為,你不妨誦讀一遍。”
彼時的駱賓王對何樂為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根本不信何樂為是從他人那里聽來的,因為他在青州博昌的小城與父親一同生活,這樣的事情怎么可能傳至長安
然而,何樂為卻準確無誤地背誦出了整首詠鵝。當時律詩尚未定型,李世民聽著那充滿童真的鵝鵝鵝的起始句,感覺極為生動有趣,不禁感嘆道
“倘若是真出自七歲孩童之手,確實堪稱珍貴”
周圍眾人亦是連連稱贊,李世民掃視四周,心中略感索然無味,原本打算借助何樂為的才學挽回顏面,沒想到他卻間接地再次贊揚了駱賓王。
駱賓王則情緒激昂,朝著何樂為深深施禮“何先生竟然知曉拙作,實乃我駱賓王三生有幸,日后還望先生多多賜教”
盡管駱賓王不明何樂為為何了解自己,但在他眼中,何樂為充滿神秘與智慧,正值年少輕狂的他,既容易對強大的人物產生不服輸的挑戰欲,同時也容易對其產生敬仰之情。
相比起來,紇干承基只是一味榨取他的詩詞才華,并不在意他的個人成長,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
何樂為笑容深沉地道“賜教不敢當,不過嘛,人活一世,不只是眼前的瑣碎,更要有詩意和遠方的追求”
“眼前的瑣碎詩意和遠方”駱賓王心頭巨震,佇立原地,思緒飄渺,眼眶不禁濕潤起來。
不僅是駱賓王,那些沉浸在酒色生涯中、逐漸忘卻初心的文人墨客,此刻也都慚愧地放下手中的酒杯。
何樂為引用的現代流行語,如同一道閃電,直擊他們內心深處不愿觸及的苦楚與無奈。
他們作為權貴家中的門客,為了生存和前程疲于奔命,已難以找回那份寧靜的心境,去創作純真質樸的詩詞。
駱賓王作為一個滿腔熱血的少年,聽罷何樂為的一番“教誨”,自覺這段時間為紇干承基充當“筆桿子”實在是大材小用。
“何先生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駱賓王懇請先生收留,在下愿追隨先生左右,聆聽教誨”
“終于來臨,那主角光環赫然展現”何樂為欣喜之余,卻又立刻抑制住這個想法。
倘若是技藝出眾之士,何樂為定會毫不猶豫地接納,比如齊遂良府上的工匠們,他就極欲挖走。然而面對詩人,則需投入財力進行栽培與包裝,猶如后世的演藝明星,雖能創造商業價值,但在當前環境下難以實現,除非何樂為能成功將廣告商業模式引入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