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到李世民眼神中的“殺氣”,何樂為趕忙轉移視線。
“這新酒可有命名”長孫無忌仍沉醉其中,顯得意猶未盡,齊遂良搖晃著酒壇,仿佛在說諸位大人,真的是一滴不剩了。
這是一個看似平常的問題,但何樂為卻從中捕捉到了一絲“詭計”的意味。這款新酒尚未正式命名,如果如實回應,長孫無忌定會順勢要求李世民為此酒賜名,一旦貼上李世民的標簽,其未來命運可想而知。
釀酒技術可以獻給朝廷,但至少應有個“知識產權保護期”,先讓自己何樂為狠狠賺上一筆,怎能剛研發成功,就只能換取一面錦旗和區區五百兩賞銀
“回稟齊國公”何樂為正欲答話,卻被李孝恭打斷并糾正道“不是趙國公,是齊國公”
何樂為迅速回憶了一下,意識到自己誤算了時間,長孫無忌應在年后與房玄齡等十四位功臣一同被封為世襲刺史,改封為趙國公,自己顯然是搞錯了。
然而,封號之事并非兒戲,不同的封號蘊含著不同的含義和等級,需要經過禮部等部門商討,并最終取決于皇上的旨意。何樂為偷偷瞧了李世民一眼,見他似乎若有所思,何樂為心思靈動,故作大大咧咧地對李世民說“皇上您也太摳門了,司空地位崇高,功勛卓著,封他個趙國公過分嗎一點也不過分嘛”
李孝恭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你又在胡扯些什么這不是你隨便議論的話題吧”
“等等,你說誰吝嗇”話音未落,李孝恭便一掌拍在何樂為的腦門上。
李世民則淡然一笑“覺得我吝嗇嗎難道還想讓我封你何樂為一個國公之位不成”
何樂為連忙擺手,故作謙遜道“那倒不敢當,不過齊國公是您的大舅哥,河間郡王又是您同宗兄弟,都是一家人,依我看,您也應該考慮賜予河間郡王一個類似司空這樣的高位,這樣聽上去既顯赫又有面子。”
李孝恭剛才還動手教訓人,此刻卻恨不能親手處置這個口無遮攔的何樂為,他這一番話簡直就是在把李孝恭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眾所周知,長孫無忌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且性格頗為計較,誰要是沒事找事去和長孫無忌攀比恩寵,簡直是自尋死路。
“孽子無禮,信口開河,請皇上恕罪”李孝恭被何樂為的話嚇得差點下跪求饒。
然而李世民卻朗聲大笑起來,心中暗想,若朝堂上有何樂為這樣的妙人,定會增添不少趣味。
“何樂為所言確有道理,封輔機為趙國公,封你為司空,倒也可行。”
長孫無忌和李孝恭一臉困惑“”
尤其對于長孫無忌而言,雖然起初并未對何樂為有過多少好感,因其市井氣息濃厚,常有失禮行為。但何樂為剛剛一口一個“趙國公”,令他和李孝恭同樣內心驚駭不已,幸好他與何樂為素未謀面,不然恐怕會被誤解為何樂為在刻意討賞。
畢竟,“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道理他們懂,身為皇上的大舅哥,盡管長孫無忌身處高位,但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此前,李世民曾暗示要對他們實行實封。
實封意味著什么
即讓他們真正赴封地履新,例如授予某州刺史之職,原先可能只是一個榮譽性質的虛職,一旦實封,就得親自去封地任職,雖為一方大員,但卻遠離朝廷中樞,實則是明升暗降,反映出皇帝已經開始疑忌,著手削弱官員權力的一種手段。
換言之,李世民對他們這些功臣并非完全信任無虞,長孫無忌也曾想過效仿李孝恭那樣裝瘋賣傻、低調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