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恭仁已經老了,他所在的楊家在隋朝就是豪門望族。李淵稱帝后,俘虜了楊恭仁,但李淵和楊恭仁是老朋友,因為李淵原本也是隋朝的大臣。
李淵非常倚重楊恭仁,收服他后封他為觀國公,甚至讓他擔任行軍總管,領兵作戰。楊恭仁還曾打敗過頡利可汗,對突厥人深惡痛絕。按理說,涉及通敵之事,他會很感興趣。
然而竇奉節沒有楊恭仁的政治眼光。現在的長安城,不說滿街做買賣的突厥人,就連太子的東宮里,都充斥著大量的突厥人
可能因為楊恭仁是李淵的老臣,曾在李淵時期當過宰相,所以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后,楊恭仁就被調離了朝廷的核心位置。即使這樣,李世民還是讓他當了雍州牧。沒錯,就是李世民以前擔任過的那個職位,只有未來可能繼承皇位的太子或皇子才有資格擔任的雍州牧,現在卻給了被貶的楊恭仁。
雖然剝奪了楊恭仁的宰相頭銜,但李世民仍然對他深信不疑。幾年前,李世民還對他說,洛陽是個重要的地方,自己的兒子雖多,但年紀尚小,能力不足,因此派楊恭仁去擔任洛州都督。
又過了兩年多,李世民讓楊恭仁當了觀風使,代表皇帝巡視全國,等于公費旅行。那時,包括李靖、蕭瑀在內的十三位名臣武將分別巡查各州,楊恭仁也在其中。
公費旅行歸來后,楊恭仁基本上處于半退休狀態,畢竟年歲已高,身體逐漸衰老,但他的威望卻日益增長,朝中無人敢冒犯他。對于竇奉節的情報,楊恭仁其實并不感興趣,到了他這個年紀,功名利祿都成了過眼云煙。竇奉節這個養子,還不足以讓他冒險涉足其中。
他知道竇奉節肯定不會甘心,這份情報就像一塊誘人的肥肉,充滿誘惑。就算他警告或責備,竇奉節也會繼續追蹤。反復思考后,楊恭仁還是決定找弟弟楊續來商量。
并不是擔心竇奉節會惹出麻煩,而是因為鐵匠武大郎與突厥人勾結,這可能對國家構成威脅。楊續有能力做事,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個何樂為是怎么回事最近經常聽到他的名字,年輕人里可不多見呢
盡管自己也是年事已高,但在哥哥面前,腹黑陰沉的楊續表現得像一個聽話的小男孩。
那是個挺有意思的小家伙楊續笑了,而楊恭仁則哼了一聲,嚴肅地說三郎,我常跟你說,不論是誰,都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輕易相信年輕人,你怎么就是不長記性呢
大哥你不是也認了竇奉節這個養子嗎楊續嘿嘿一笑,平時在何樂為面前嚴肅穩重的他,此刻竟流露出頑皮的一面。
楊恭仁瞪了他一眼,不悅地說別頂嘴
七郎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也有一段時間了,最近打算晉升侍中,負責門下省的事務。他娶了桂陽公主,可以說是樹大招風。我最看重的是誰還不是最低調的你嗎
楊恭仁口中的七郎,指的是他們最小的弟弟楊師道,在唐朝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楊恭仁自己也是個淡泊低調的人,所以他更喜歡楊續,盡管楊師道既是吏部尚書又是宰相,但在楊恭仁心中,真正能守護長安城的人,是楊續。
楊續也知道哥哥講起道理來會很煩瑣,于是不再逗他。
“三郎知道了,我會去查清楚。至于何樂為,哥哥放心,我看重他,是個值得培養的人才”
楊恭仁感到驚訝,因為楊續從未真正對哪個年輕人表示過贊賞,這是他第一次明確地說喜歡一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