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續略有所悟,為何何樂為孤注一擲,將最后一個請求鎖定在邀請李世民與皇后前來觀禮這一環節。
盡管法常大師仍在主持后續儀式,然而不論文臣武將、王公貴族,抑或是平民百姓,此刻所有人齊聲呼喚觀音菩薩之名,目光卻未停留于金身之上。
只因李世民與皇后殿下均身處大殿之內,眾人分辨不出,他們是在禮拜觀音菩薩,還是在禮拜那位猶如觀音一般存在的皇后殿下。
有人高呼一聲活菩薩,仿佛戳破最后一層窗紙,人們從敬拜觀音菩薩,轉向直接膜拜那尊活生生的皇后殿下觀音皇后。
“法常大師一生穩健持重,何以至晚年竟答應你這等要求”
楊續深感困惑,即便何樂為身為李孝恭之子,也不至于讓法常大師做出這般大膽之舉,畢竟將活人塑為菩薩,此舉可謂前無古人。
何樂為淡然一笑,答道“富貴之路,本存風險。”
“好個富貴險中求”楊續對何樂為愈發贊賞有加,因為他深知此話背后的深意。
道教為大唐國教,蓋因李唐皇室自詡乃老子李聃之后裔,尊稱為“圣裔”。高祖李淵更昭告天下,頒布先老后釋詔,明確規定先祭祀老子,再祭孔子,最后才是佛教。
換言之,天下宗教已有排序道教居首,儒家次之,而佛家列于末端。
縱覽整個大唐江山,除了武則天短暫推崇佛教之外,其余時期始終以道教為尊。即使武則天崇佛,也是為了自稱自己乃是彌勒佛轉世,僅此而已。
何樂為汲取武則天之例,意圖將其運用在皇后殿下身上,只不過其中寓意卻大相徑庭。
楊續深信何樂為押對了寶,因為他為皇后殿下塑造了一個活菩薩般的光輝形象,相較于太子、親王、乃至文臣武將們編纂經書、修建寺廟等諸多祈福手段而言,這無疑更為直接且力度更強。
他們皆在探尋微妙界限,甚至令數千弟子羽化為護法仙子,只為皇后殿下修煉不朽圣軀祈禱,而何樂為卻巧妙地將皇后殿下化身為現世觀世音,觀世音乃超脫生死的長生存在
何樂為暗中窺探一切,李世民或許早已洞悉其計謀,抑或是始終未認為何樂為之舉有何實質影響。然而此刻,目睹萬民頂禮膜拜之景,李世民內心亦不由得翻涌澎湃。即使皇后殿下翌日便羽化登仙,她仍將贏得萬民敬仰,永載史冊。
固然皇后殿下的生命重逾千鈞,但這番行動相較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祈禱,其效用更為顯著,強大至無可匹敵
眾生沉浸在這莊重肅穆的氛圍中,不少人望著金身雕像淚流滿面。恰在此刻,一記清越的鶴鳴聲穿破大殿,直透云霄。
菩薩金身光芒大盛,一只仙鶴自天際降臨,翩翩飛入大殿內,在金身四周盤旋起舞。仙鶴背上的身影顯得模糊不清,正是一個駕馭仙鶴之人。
“那是羅浮真仙那是羅浮真仙”
何樂為微微瞇眼凝視,竭力想要看清那身影,卻只能望見一團虛影,甚至連那仙鶴也仿佛在他面前化作一片幻境,就如同他在凝暉閣地宮初遇葉法善之時。
然而在場之人無不翹首以待,等待的正是葉法善的到來。仙鶴圍繞金身盤旋數周,一聲長嘯過后便振翅離去,人群隨之驚呼四起,并尾隨而出。就連李世民與皇后殿下也跟隨眾人走出大殿。
“轟轟轟”
通往大殿的九十九級靈階剎那間烈焰熊熊,人群紛紛退避至兩旁。大殿門口的祭臺上,巨大的香爐銅鼎之前聳立起一架刀梯,形似攻城云梯,卻又由銳利無匹的刀刃構成,猶如一條蜿蜒升天的銀色蜈蚣。
香爐鼎之前,是一口宛如鐵匠鋪淬火池般的巨大銅鼎,鼎內滾燙的油脂正咕嘟作響,分明是一口沸油煉獄
仙鶴飛抵山門前,忽然消失無蹤,化身為一道削瘦的身影正是葉法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