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護大人顧慮得沒錯,自何樂為與土司大人建立聯系以來,每逢周期,我們便輸送神秘之力助他們在戰場獲勝。驟然中斷,無人知曉他們會作何選擇。
“都護大人不必憂慮,與祿東贊締結盟約后,邊境至少一半軍隊可歸回,那時局勢得以穩固。待到土司大人無法維系時,我們再伸出援手,寒冬贈碳勝過春日獻花。此刻他們春風得意,就算給予幫助,他們也不會感激涕零。”
何樂為一席話落下,眾人皆豎起大拇指。論洞察世事,他們加在一起,或許不及何樂為一半。
“我還以為要讓他吃些苦頭,不簽協議,看來這兩天就可以敲定了。”長孫沖略顯失落,他向來看祿東贊不悅,原以為能借此施壓,豈料高原局勢瞬息萬變,現在不宜與祿東贊過分對立,必須讓他帶領部族回去維持平衡。一旦失衡,十年、二十年后,吐蕃可能再度成為大唐的強大敵人。何樂為的目標,是使吐蕃淪為二流國度。
交談之際,祿東贊又遣使者前來。邊境地區緊張局勢如弦上之箭,若祿東贊能帶著力量回去,那才是怪事。故無論大唐之人如何嘲諷,他都必須硬著頭皮面對。
“我們雖已答應會面,也渴望迅速解決此事,但應提出何種要求呢?既要適度,又要讓他們有所損失。”
曾大人皺著眉頭說,這事并非易如反掌。他們雖展現了誠意,卻還不夠深,此時我們也不能過于苛求,畢竟吐蕃王國正處于劣勢。若逼迫過甚,那些人或許會選擇破釜沉舟,難道真要我們踏入崇山峻嶺的深淵嗎?之前已有共識,深入高原獲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必急于求成,首要解決邊境問題。讓他們退后一百里,這片土地我們必須擁有。”
眾人聽聞何樂為之言,皆感奇異。這一百里之地,看似無關緊要,卻又非同小可。
“一旦占有此地,他們的心志將受挫,雖僅割讓窄小疆域,卻已顯弱勢。此外,我們便多了一個前哨基地,如今這里是高原與草原的分界,如果我們掌控了這片區域,就如同多了一個練兵的圣殿,士兵無須再局限于草原,可直接在高原上磨礪。”
見眾人不解,何樂為簡單闡述,眾人聞言點頭稱是。何樂為對吐蕃人的算計果然高明,絕不可成為他的敵手,否則死因難測。
“賠償無需過多,只需比他們的數額多兩成即可,恰好抵消我們援助土司貴族的開銷。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財富承擔這筆費用,既然吐蕃王室欲以金錢換取和平,那這筆賬就由他們來付。”
此建議大多數人贊同。你們內訌,我們表面雖給予不少支持,卻不能無限付出,必須得到相應的回報。雖然土司貴族承諾提供奴隸,但至今未兌現,為了保護我們的財富,先從祿東贊那里獲取補償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讓祿東贊公開宣告取消這門聯姻。”
何樂為首次在眾人面前表明立場,他的話語一出,多數人臉露困惑,似乎此事與軍事大計并無關聯。即便公主身涉其中,也無法牽扯進國家的重大決策。
“沒錯,為何要接受那樣的安排?即使他們送來一人,也不能讓長孫家族蒙羞。”
長孫沖率先表示支持。起初,皇上下詔時,他并未覺此事重大,只感日后無法再見妹妹,心中悲痛。然而一路思考,他漸漸明白,這不僅是大唐朝廷的軟弱,更是長孫家族的懦弱……
\"英勇的秦將軍,此事實乃不妥,我大唐不可屈尊如此,然而皇上的御旨已下,我等不便置喙。如今機緣巧合,我們便直言相告,但若他拒絕,又該如何應對呢?\"
秦瓊大將軍耳聞祿東贊對長孫郡主懷有深切摯愛,若要他輕易放手,恐怕難于登天。
\"如今局勢,他已無從選擇。昔日他尚有退路,然今吐蕃兵馬連連敗退,如無我大唐邊軍相助,贊普之勝算微乎其微,連吐蕃的贊普也對他失望至極。\"
曾大人充滿信心地陳述,何樂為對此亦深信不疑。過去未提此事,只因時未至,而祿東贊聰明如斯,必定明白此刻該如何抉擇。
談話間,祿東贊的馬車已近在咫尺。平日他策馬奔騰,但近日大喜大悲,體力已不堪重負。即便如此,他也頂著凜冽寒風前來。
\"丞相閣下,何至于此!\"
目睹祿東贊的憔悴,曾大人驚愕不已。盡管不敢斷言他滿頭銀絲,但顯著的白發和深陷的眼窩,令他顯得極度虛弱,與往日英姿勃發的丞相判若兩人。
祿東贊苦笑著,國事劇變,自身又怎能獨善其身?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