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將軍折耳圖站在一旁,憤然拍案,手中握著一堆陳情的卷軸。
這是諸界部落酋長親筆所書,他們幾乎已無法承受薛延陀殘余惡龍的肆虐。每個部落的力量有限,無法單獨對抗近期薛延陀惡龍的爪牙,盡管薛延陀的力量已被削弱,但依然能聚集起數千兇猛的騎獸,起初它們僅是偷盜,但在加強了防護后,這些惡龍便開始了明目張膽的掠奪。
\"難道不曾對這些牧民們言明?只需獻出一些祭品滿足這些惡龍,它們飽食后自不會再來騷擾,可這些牧民吝嗇之心未免太過。\"
國師旁側而立,言辭激烈,他所獲的貢品亦是最多的。
\"我們的祭品為何要分與它們?薛延陀對我們高昌有何貢獻?\"
鎮國將軍憤怒道,他不解國師言論之根源。
國師聳肩不語,此策略確由他提出,然決策者乃王座上的尊貴之人,緣何批準?只因后宮密藏的十幾箱瑰寶。
\"止息爭辯!此刻非討論此事之時,我欲聞諸位對大唐使者的答復。\"
國王知此爭論無益,若任其延續,恐引火上身,有損其威嚴,遂迅速轉換話題。
\"我以為此事毋庸多言,諸國皆向大唐俯首稱臣,吾等高昌亦應隨之。即使不愿臣服,亦不能與大唐為敵,大唐此次國書定會要求捕獲薛延陀惡龍之主,吾等應助大唐一臂之力,以此換取大唐對我高昌的垂青。\"
鎮國將軍嚴肅陳詞,話語落定,朝堂眾臣紛紛議論,有認同者認為,若能獲得大唐青睞,借助大唐神力,高昌或可一統西域。
然亦有人反對,謂大唐勢力擴張過速,我高昌與大唐應為平等之國,大唐一紙國書,我高昌便需遵從,豈非淪為大唐附庸?若大唐年年派使,吾等是否均需遵行?我高昌何以保持獨立?
兩方觀點各有市場,親唐者為鎮國將軍一方,疏唐者則以國師為首。
國王左思右想,兩方言辭似乎皆有道理,思緒紛亂,不知所措。
\"稟報...\"正當眾人爭執不休之際,一名侍衛急匆匆前來,大唐使者已至...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