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慘?”
“別說了!”崔昊急忙出聲打斷他們:“圣朝戰事,豈是我們可以議論的!”
眾人這才想起腦袋上的刀來,不敢再言。
不過經此一事,倒是沒有人再叫餓。
又行了大約半個時辰,果然前方傳令,安營扎寨。
“還真就只走了三里多!”一個少年,用手比劃著河工老營。
那老營里的一個個灶坑,居然都能歷歷在目。
“唉,沒法,趕緊鋪草埋鍋。”
“大人,我們在哪扎營?”這時,終于有人想起了身穿紅袍的方從。
畢竟是大宋所有河工的總頭目,不請示說不過去。
方從抬眼看了下地形,指著一塊臨河的高地道:“就那!”
于是,眾人又開始推車前往。
“為啥選高處?不如就在路邊,平坦好走,推車也不費勁……”
有人嫌累,忍不住出聲抱怨。
“就是!一路走過來都沒那么耽誤功夫。”有人附和。
老董怕他們得罪方從,急忙道:“究竟是少年人,見識短還不自知!你道大人為何選高處?”
“為何?”
“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云,這玩意扎營后下起雨,平地洼地就會積水,到時候,你娃兒還怎么睡覺?不睡熬一夜也能過去,草濕透了可就會被漚爛,莫不成以后你都睡地上?再則,臨近河流,取水用水都方便。就算萬一遭遇敵襲,背后有河,也不虞被抄后路。”
“還有這么些道理?!”
“當然,學問大著呢,以后記得聽大人的就沒錯。”
眾人心悅誠服,開始賣力推車。
扎營實際很繁瑣。
劃定區域,搭帳篷,壘灶,取水……等到忙完,天已經漸漸發黑。
等吃完飯就徹底黑了。
所有人各自歸位。
作為現場最大的官員,方從當然不用親自動手。
他的指揮帳篷也沒有選在中心,而是最邊緣的位置。
沒過多久,崔昊便走進帳篷抱拳道:“大人,朝廷派下巡防使前來校點。”
方從出去,果然見到一個身穿繡袍的太監,帶著幾十鐵騎等在營旁。
“原來是御馬監全公公……”
方從呵呵一笑。
他現在是從三品,對方見到他要先行禮。
“不敢不敢,全德見過賽大人,請恕盔甲在身,不便下馬行禮。”全德在馬上抱拳說道。
“你我關系,何須客套?”
原來,兩人都參與了昨晚的結黨營私,屬于名副其實的自己人:“不知公公此來,可是有女圣旨意?”
“那倒沒有,只是奉旨尋查,二三十萬的隊伍,可不能出了差池。”
雖說大宋此次正規軍只出動了五萬,但配套的輔軍,民役,河工卻不下二十。所以才有二三十萬的說法。
“自然自然,公公辛苦。”
“奉命入營巡視,還請大人見諒。”
“請。”方從命人打開營寨,一騎喚行入內,沒過多久便跑了出來。
全德當先道:“大人治營嚴謹,深合軍理,佩服佩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