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初四,皇上考察諸皇子學問,我教導十五阿哥三月有余,終于了悟,我是個天底下最失敗的先生如果將來史書有名,請祖先們原諒我的過錯。
李蟠家書。
胤祈站在哥哥們前面,正等待著接受皇阿瑪的考校。
皇子們除了胤祈之外都是按照順序站好,唯獨他小小一個是單獨站在前面,只因為他年齡小個子最矮,站到后面便瞧不見他了。
坐在后面的是神態各異的師傅們,只是兼職教學的大人們自然是沉著冷靜,少數幾位則有些緊張,尤其是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的師傅。
這幾位都有著頑皮,念書不算好。
李蟠不曾來過上書房,全因十五阿哥年紀小,不過是啟蒙而已,他聽令便在阿哥所教他念書。
他頭次進來上書房,可比胤祈緊張多了,先是拱手躬身見過這些上書房的師傅,全是赫赫有名的大人,他一個新科狀元在這里倒顯得十分沒有面子。
等聽到前面皇子們的背書聲和皇上提問的聲音,他渾身不舒服的坐不住,悄悄半起身往前看,生怕一會出錯。
“小十五,你來”
隱約聽到這一句的李蟠可是忍不住了,扣著手指頭往前邊挪,一臉緊張的聽著前面的話。
坐在這里的師傅都是身經百戰,一瞧李蟠的緊張樣子便知道他教導的那位小阿哥學的也不怎樣,這才如此戰戰兢兢。
康熙嚴肅的坐在椅子上考校兒子們最近的學習情況,他心中不太滿意,眉毛皺起,但是也未曾多說什么。
若說皇子中,最出眾的還是年紀排在前面的幾個,而剩下的這些兒子雖然各有優點,但是比起太子可是差遠了。
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康熙已經能夠很好的調節,他得接受自己的兒子并不是全部都出眾這一事實,實際上在老四念書那時候他就已經慢慢開始接受了。
最得他心的自然是太子,緊隨其后的長子胤褆和什么都能做的好的老三胤祉。
而老四雖然文武上都不如哥哥,但是參政很不錯,老五脾氣最好為人厚道,老七性子堅韌又敬慎,老八則是天資聰穎。
而現在還在念書的老九胤禟往下便有些偏了,老九喜歡奇淫巧技擅各種語言,但是其他都一般般,老十更差,什么都不算突出,
十二性子靦腆,不太愛說話,好在做事仔細,瞧文章便能瞧出來,對于各種典儀了熟于心,不出意外日后去宗人府一定能做的不錯。
出眾的是十三胤祥和十四胤禎,但是比起胤祥,康熙更喜歡胤禎,無他,老十四性子更加開闊爽朗,他本就偏愛這樣的人。
而最后康熙將目光放在在場最小的兒子身上,本不想叫來的,但是想著有兩三月不曾詢問胤祈的進度,便一并叫過來考校對。
他心里已經做好準備,若是小十五有所進步自然最好,若是這個師傅也教不出什么效果,那他還得再找一個師傅。
他就不信沒有人能把小十五教明白
“小十五,你來講講最近都學了什么”
胤祈大步向前,小胸脯高高的挺起來,非常的自信,他敢說自己進步非常明顯一定能鎮住皇阿瑪。
“皇阿瑪,我跟著師傅學了唐史”
唉竟然學了唐史,康熙有些驚訝,雖然早前已經從梁九功哪里知道了李蟠教書并不是按照常規的步驟來的,但是初聽還是有些被驚到。
他不由得變換了姿勢,剛才還后背靠著八仙椅,現在就直起來身體向前傾去,俯身盯著胤祈白白嫩嫩的小胖臉,柔了語氣,“那你說說你都學到了什么”
胤祈還真的學到了很多,他可不只是聽故事。
李蟠自然是極為用心的一位老師,其他朝代雖然也有很有名氣的武將,但是很多武將的經歷都涉及到朝堂斗爭,若是小阿哥問起來為什么這么做,他還要解釋,但是胤祈是絕對聽不明白的。
恰好有這么一個朝代,武將得到重用,跟著皇帝一起打天下,并且人數很多,足夠他給小阿哥講個幾年了。
胤祈每天跟著聽的那叫一個心神向往,他最歡的是誰呢就是尉遲敬德。
李蟠在講述的時候更多的講了此人的勇武過人以及忠直,并希望胤祈能夠學習到這種品質,因為李蟠本人就是一個正直的人,他自然十分欣賞尉遲敬德這樣的人。
胤祈這些日子可不是白白接受了熏陶,他背著手,學著李蟠的樣子摸摸胡子,當然他沒有,摸的是小肉下巴。
“師傅講了尉遲敬德,他神武過人,有熊的力氣和老虎的力量,沖鋒陷陣的時候氣勢非凡,先生還說他忠直過人不忘舊人,是個十分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