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祈先是問過來傳召的小太監,“都有誰去了”
小太監也是神態恭敬,磕巴也沒打的直接說了出來,“有太子爺、直郡王、三貝勒、四貝勒、五貝勒、八貝勒,十三爺、十四爺,吏部尚書陳延敬大人、工部尚書馬爾塞,另有戶部和工部幾位侍郎大人,還有阿靈阿大人也在。”
小太監是乾清宮里里歷煉出來的,口才和腦子都是沒得說,一溜報下來聽的人都愣住。
盧保走近幾步,他笑著塞了個荷包過去,“拿著吃茶,也是辛苦你了。”
小太監瞇眼一笑,荷包輕飄飄的,里面必定是銀票,也不客氣的塞進自己袖子里,“盧保哥哥客氣了,這都是奴才應當的。”
要知道乾清宮出來的小太監最多的外快就是這出來召人去議事。
無論是個什么事情,大人們總要打聽打聽,皇上都叫了誰啊心情好不好
平時留心些,才能賺到這筆銀子。
況且這錢拿的也是心安理得,你以為能記住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很容易嗎
他們在殿外的伺候著,卻能知道皇上的心情,判斷該不該告訴別人都有誰被召見,這可不是能輕易做到的
這份銀子就該他們賺
不過十五阿哥年紀小,頭一次被叫去觀政,平日又不是個謹慎的樣子恐怕是不能想到需要問問的。
所以這小太監雖然搶到了出來的名額,但是卻被分在十五阿哥這里,原本以為到手的銀子泡湯了。
還真是沒想到十五阿哥竟然會問。
盧保也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事,他們主子常去皇上身邊聽教,并不覺得面見圣上是多謹慎的事。
但是等胤祈的問題一出來,小太監熟練的報人名的時候,盧保即刻反應過來,這恐怕是御前的慣例了。
雖然沒有提前準備,但是他胸前都是常備著用來賞人的東西。
他撿了最中等的一份遞過去,瞧瞧神色也覺得合適,便放心下來。
如果說胤祈平日不通這些來往人情打理,那是因為他不需要懂,如果他全都想的面面俱到,那么還要盧保干什么呢。
盧保可僅僅是伺候的奴才,他才是胤祈的貼身助理。
胤祈并不是隨口一問,而是聽到要去觀政的時候就琢磨著帶人過去,不過還得問問都有誰去。
若是只有少數幾個大臣和皇子,那么不好帶人進去,帶進去恐怕也容易被趕出去。
開始小太監一報名字,他就放心了,這么多人都去,他多帶一個也不礙事。
“快叫陳隨風過來,咱們一道去。”
正巧吏部尚書陳延敬大人也在,那是陳隨風的堂伯,去了也有個照應。
陳隨風是打算參加科舉的,而舉凡讀書人,只要是能夠獲得秀才的功名,理論上便有了當官的資格,也足夠參政。
所以說秀才就是參政的。
這些日子師傅李蟠講課的時候,胤祈雖然沒聽進去,但是把四個小伙伴的精神狀態摸個遍。
不能說他分心關注朋友,只能說在課堂上什么都比念書有趣。
陳隨風的緊張他自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四個伴讀中只有陳隨風是打算依靠科舉入仕的,其余人并不強求,都各有好路走。
胤祈看他緊張,還想著怎么幫幫他,恰好機會來了,便叫陳隨風跟他一起去觀政。
念書就是為了科舉,科舉就是為了當官了,既然目的如此,胤祈就打算直接帶他瞧瞧真正的議政什么樣。
陳隨風接到消息后走路都是同手同腳,額頭一模一把汗,甚至還特意換了一身高領的整齊灰藍色衣裳。
胤祈欲言又止,他看著都覺得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