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羨慕趙蒹葭可以一眼就從唐燦那俊朗的外表下,也看出了其內中的錦繡才華,甚至還可以勇敢的寫詩示愛。
而自己雖然驚艷于唐公子的外表,卻依舊一直還端著方家大小姐的架子,自覺不能夠像庸俗的女人那般,只憑外表的好壞就沉淪癡迷。
可是現在可到了唐燦展現出來的驚世才華后,方夜鶯再也無可避免的死死盯向這個全身上下仿佛都綻放著光芒的迷人男子。
始于顏值,陷于才華。
不僅是方夜鶯,那些被邀請來的一個個名門小姐們,都像盯著獵物一般,絲毫不掩飾內心對唐燦的愛慕與渴求來。
試問一下,在這樣的封建國家當中,這些成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富家小姐們,如何能夠拒絕像唐燦這般顏值與才華并舉的絕世大帥哥呢?
“唉!我這該死的才華……開始要搶我絕世顏值的風頭了么?”
感受到一股又一股炙熱的目光,唐燦只能摸摸自己的俊俏的臉蛋,忍不住感慨道。
而躲在紗簾后的候府七小姐趙蒹葭,看到《水調歌頭》后的一瞬間,卻是立刻被感動得淚流滿面起來。
因為剛才她寫了一首《月愁》公開向唐燦示愛,更是將自己那小女兒思春的扭捏心態徹底展露無疑。
在如此的公開場合,一個清白的女兒家,怎么能做如此逾距的行為呢?
哪怕是含蓄的用寫詩的形式來表達,那傳出去也是大大的不雅。
往小了說,是她趙蒹葭個人有所失節,將來再找夫婿時定然會被婆家所詬病。
往大了來說,那就是鎮海候府的家教不嚴,才會導致女兒做出如此有敗風俗的大膽舉動來。
雖然說,一向個性的趙蒹葭根本不在意這些所謂的“名聲”,但是事情真傳出去,多多少少總會讓自己父親的臉上無光。
然而,當唐燦的這一首《水調歌頭》寫出來后,事情的性質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首《水調歌頭》和趙蒹葭的《月愁》簡直形成了一個詩與詞的前后呼應。
趙蒹葭用《月愁》表相思,那一句“夜久不眠人獨立,西風吹葉城滿愁”中,不眠而獨立的人是她趙蒹葭,因為唐燦是從更西的金陵城而來,詩中的“西風”自然是指的他。
而“西風”吹的“葉”,代指的正是趙蒹葭名字里的“蒹葭葉”,那滿城的相似之愁,簡直都快要從字里行間溢了出來。
而唐燦寫出的《水調歌頭》,卻可以說是對《月愁》的完美回應。
一句“我欲乘風歸去”,彰顯出唐燦的仙君轉世身份。同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幾句,有好像是對趙蒹葭那相思之情的隱隱回應。
你說“對月而愁”,我便言“千里共嬋娟”,只要月亮升起的時候,無論相隔千山萬水,我對你的情誼都恒古不變。
可以說一瞬間,《水調歌頭》的對思念之情的表述,立刻將前面趙蒹葭的《月愁》給拔高了不止一個層次了。
如果單純只看《月愁》,就像之前很多人所看到的那樣,是一首寫得還算不錯的少女懷春詩。
可是當和《水調歌頭》呼應起來的話,格局便一下就大了。
單純的少女懷春,演變成為了情侶愛人之間相隔天涯的思念,這格局當然瞬間就不同了
尤其是像趙蒹葭這一素有才名的文藝少女,只要一想到唐燦的這首詞是呼應自己的《月愁》而寫,腦子里哪里還有什么理智而言,一顆本來就暗許的芳心,立刻就徹底沉淪了。
“唐公子!蒹葭愿與你千里共嬋娟……”
緩緩的從紗賬當中走了出來,趙蒹葭擺足了小女兒扭捏害羞的姿態,一只手用青紗掩面,另一只手遙指著唐燦所在的方向,淡淡的朱唇輕起,露出皓齒來,帶著一點顫音的說道。
情動,心動,聲動!
在場這些公子才子們,原本許多就是趙蒹葭的愛慕者,看到趙蒹葭這般當眾向唐燦表白,一個個都被她那嬌柔迷人的模樣給迷住了。
他們在腦海中幻想著,若是趙七小姐表白的對象是自己,那該多好啊?
可惜,能徹底俘獲趙蒹葭放心的人是唐燦,用一首震古爍今的《水調歌頭》,讓羨慕嫉妒的這些才子們全都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