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碼頭上他都能聽到一連串的罵聲,趕緊把船開海上去,免得招人嫌。
至于卸下來的魚粉,倒是不著急,暫時堆放到加工廠的倉庫,等數量再多一點才好一次性賣。
而海洋漁業公司的倆人也問起過魚粉,他們公司也有做魚粉出口。
只是他現在數量太少了,一天也就產三四噸,才剛干三四天,還不夠人家一次性采購的,他準備等累計多一點再賣。
差不多等下一趟漁船運貨回來,大概就能攢個三四十噸,這樣賣出去才有量。
不過,雖然沒賣,但是他也打聽好價格了。
頂級的優質魚粉能賣到五千一噸,下一檔在四千,一般的在兩三千,差一點的在一兩千,最次的幾百塊也有人要。
出口的話,肯定要優質的。
這個市場就是這樣,好東西出口給老外,差一點的國內消化……
他的質量不差,到時候送去檢測,肯定能賣個好價。
葉耀東定好夜里出海,等做好準備工作,就讓大家早點回去休息了。
現在已經3月底了,氣溫開始回暖,但是夜間依舊涼的很,尤其是海上,大家照樣裹上大棉襖。
這一趟出去又多了兩條船了,他大哥二哥的新船也要跟他一起。
兩兄弟激情滿滿的,就想著大干一場,最好能像東子一樣,一趟就掙好幾條船的錢。
下午葉父悄摸摸的跟他們說,葉耀東那些金槍魚賣了三百多萬后,兩兄弟一整個下午都亢奮著,晚上連覺也不睡了,就等著出海。
不要說一網讓他們賺300多萬了,賺30萬他們都能激動的上天,恨不得跪下來朝船頭磕幾個。
他們也不敢報太多期望,只要今年能給他賺夠本,他們也就知足了,往后都是賺的。
葉耀鵬越往碼頭走越興奮,“東子,我們這一趟過去得開幾天啊?”
“說不準,看風向跟海浪,快的話兩天,慢的話三天,都有可能,反正做好航行兩三天的準備就行了。”
“哎好,我們帶夠補給了,后面的就等你這條船來回輸送。”
“嗯。”
葉耀華也問道:“東子,你這條船上還在生產魚粉,那魚粉是不是也值錢?多少噸雜魚才能產出一噸魚粉啊?”
“看雜魚的大小,估計得四五噸才能產一噸,光在底艙加這個生產線就要了我30萬。”
兩兄弟咋舌,這都趕上他們漁船的價格了。
“那,那么貴啊。”葉耀鵬舌頭都要打結了。
“對啊,畢竟是帶加工的漁船,算是當前最好的了,不整上這個設備,那些雜貨都得倒海里,多浪費。”
葉耀華附和,“那也是,每天倒回海里都倒得我們心疼,但是想運回來收鮮船也裝不下,不然也有廠要這些。”
葉耀鵬又道:“裝一個也好,反正遲早也能回本。”
“嗯。”
就是漁船太多了,雜貨也太多了,就一條船帶生產線,還是搞不過來,還得再多訂幾條。
三人的船停靠點不一樣,半路就分開,等到了海上再集合。
船上的工人有了一趟經驗后,這一回也不用葉耀東指揮,大家分工合作,都知道要干些什么。
而葉耀東只要去到駕駛艙,調試設備,打開廣播向碼頭的交通中心申請離港,等甲板上準備好,交通中心也有了回復后,他再發布離港的指令就行。
葉耀鵬跟葉耀華的船已經先一步在航道外等他了,他們沒有對講機,他只能在頻道里跟他們說話,指揮著他們跟在后頭,跟著他航行。
海圖也早就給他們標好路線了,剩下的跟著他走也不會出差錯,到時候多跑幾趟也就熟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