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一號”的船頭仿佛一個微縮的神壇。
正中央的紅漆盤里供奉著碩大的豬頭,嘴里銜著豬尾,代表“有頭有尾”,寓意此次出海從頭到尾圓滿順利。
旁邊放著一碗碗糯米、糕點和水果。
一只精神抖擻的大紅公雞被船員小心地捧著,等會要將雞冠血滴在船頭稱為開光或點睛。
香爐里高香煙霧繚繞,紅燭火焰跳動。
葉耀東領著船員拜完,才捧起第一把熱氣騰騰的糯米,向船頭前方的海面高高拋撒出去。
雪白的米粒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如同碎玉般紛紛揚揚落入海中。
他口中高聲念誦著世代相傳的吉利話:
“撒米落海,金銀滿艙!海神爺開路,龍王爺賞飯!”
這個動作,本質上是向海洋奉獻最珍貴的糧食,是一種古老的“示好”和“交易”,寓意著“我將最好的糧食獻給您,祈求您回贈我豐厚的漁獲”。
緊接著,他又拿起一個海碗,斟滿清澈烈性的白酒。
他并非隨意傾倒,而是莊重地將酒液緩緩灑在船頭兩側的海面上。
這個動作充滿了儀式感,第一杯敬天地:感謝風調雨順,賜予出航的好天氣。
第二杯敬海神(媽祖/龍王):祈求神靈保佑,航行平安,避開所有風浪和暗礁。
第三杯祭四方:敬奉海中的“朋友”與“過往”,既是打招呼,也帶有“請行個方便,勿要為難”的意味。
烈酒入海,也有“驅邪”的含義,希望能驅散一切厄運和不祥。
最后焚燒紙碼,看著灰燼隨風飄向大海,意味著儀式完成,心意已達天聽。
葉耀東拍拍手轉過身,讓人將祭品都倒入大海,最后又鞠了一下躬。
都完事后才用洪亮的聲音喊道:“禮成!解纜!啟航!”
瞬間,發動機的轟鳴聲取代了之前的靜默,巨大的螺旋槳攪動海水。
葉耀東也朝駕駛艙走去。
葉成湖跳起來,“等等,等等……我還沒下船,等我一下……”
“你怎么還在?”
“不是說等看完再走嗎?馬上走。”
葉耀東眉頭皺的都能夾死蒼蠅了。
“下個月也要上這條船的,我當然得參與拜一拜了,我這就下船了。”他邊走還要再邊啰嗦兩句。
葉耀東直接朝駕駛艙走去,剛剛儀式的時候,船上該檢查都檢查了,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這會兒可以立馬起航離開。
他輸入dyd附近漁場的坐標,東經123°28’,他們現在都講123漁場。
等漁船緩緩的駛離岸邊后,他又要用衛星電話聯系了一下岸臺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