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的生活是這樣的”蹲守在手機前的孫奕霖聚精會神地看著直播間里排練的甘恒旭。
三月的京城陽光明媚,直播間里的少年于烈日下展轉騰挪,很快就熱的滿頭大汗。
其實戲曲演員貿然在臺上出汗是一件很失禮的事。
經過化妝的演員在臺上演出,如果頭面大汗淋漓,把粉彩沖花沖亂,是在戲曲演出中絕對不允許的。
這種汗俗稱急汗、極汗、虛汗、慌汗,是臺上所大忌,同時也證明演員對這臺戲沒下過苦工,所以心慌意亂而致汗腺失控。
在臺上“演出汗”,也事關“功夫”,一個有素養、有根柢、有經驗的演員,是不應在臺上淌汗的。
當然這些只是她聽甘恒旭隨口說的,至于這些話的真實性,孫奕霖不得而知
要知道,以前的戲班都是露天演出,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哪來的什么空調和電風扇
不出汗,這事說起來容易,但想要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
如何才能達到夏日登臺不出汗的境界,是每一個戲曲演員都需要攻克的難題,即便名角也不例外。
甘恒旭的師傅就講過,“控汗”訣竅是背臺詞、想場子身段,把自己置身于戲中,忘形于戲外,把這無汗的扮相一直帶到臺上,如果臺上不出岔子,這個汗是可以帶回后臺卸妝時而大出特出的。
在演出時,戲曲演員這樣的濃妝艷抹,戲裝繁復,動作幅度也不小,控制住不流汗顯然不合理
控汗,對于戲曲演員,推而廣之,對于所有演員來說,都是一種心理素養或者職業修養,倒也不算硬性要求。
很多事孫奕霖都在和甘恒旭的閑聊里聽過,但在親眼見到他滿頭大汗排練的樣子,她還是不由得心頭一軟。
學戲比學唱歌難多了,一般情況下,有了一副好嗓子,再稍微懂點聲樂啥的,你就可以放開手腳學唱歌了,而且距離登臺演唱的訓練過程相對較短。
但戲曲明顯不一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很多時候臺上短短的一折戲,都是所有人磨合許久的成果。
學習唱戲就復雜多了,僅僅有一副好嗓子并不一定能夠把戲唱好,你至少還需要學會一定的身段表演技巧,而且,演員的“手、眼、身、法、步”五大基本功,不說熟練地掌握個差不多,至少能夠會劃拉幾下子,否則,穿上戲服沒有個演員樣子,愣頭愣腦地往舞臺中央一站,不知是在唱歌,還是在唱戲,不倫不類,也有礙觀感。
戲曲好看嗎,國粹自然是好看的,可是看著甘恒旭汗流浹背喘著粗氣的頹然模樣,她忽然有些心疼。
學戲自然會吃苦,而且付出的努力和回報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時候戲曲表演者們表現的很好,但獲得的酬勞屬實不多
孫奕霖的不解之處就在這里,明明戲曲所能帶來的回報并不多,而且學起來還很苦,可是趨之若鶩者還學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當她問及甘恒旭的時候,對方的回答很簡單。
“往小了說,是興趣,往大了說,是傳承,沒什么驚天動地的故事,就是喜歡上了,就這樣。”
是啊,他就是因為單純的喜歡才走上戲曲這條路的,并沒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宏圖大志。
甚至于,連他這對戲曲的這份喜歡都是莫名其妙的,就像他也莫名其妙喜歡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