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首赤伶,卻改編自一位戲子的真實經歷
為了讓觀眾們更好的理解這首歌,蒲潼把這個背景故事發到了自己的賬號下,權當是靈感來源。
裴宴之,是安遠有名的“角兒”。他的桃花扇唱的簡直是唱活了敢愛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就在戰火蔓延到安遠時,侵略者的首領突發奇想,想要聽曲兒。
說是來慰問士兵,還點名要讓裴宴之來唱,如果誰要拒絕,那整個戲班都活不了。
裴宴之也沒有拒絕,化好妝就上臺了,戲臺上,水袖飄舞,臺上人唱的那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臺下人聽的也是入了迷。
這當然也包括那些“豺狼虎豹”突然,臺上的“李香君”大喊“點火”
這個時候侵略者也才反應過來,可都晚了,整個戲唱都被大火包圍,臺下頓時亂成一團,可臺上的聲音卻依然沒有變過。
這也正應了甘恒旭那天的話,戲一旦開腔,即使臺下沒有人也一定要唱完,哪怕身處火海,這位“角兒”依然唱完的自己的一出戲。
最后樓塌了,戲卻未終。
這就應了那句“戲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他們唱的都是別人的故事,在臺上,他們永遠都不是自己。
但戲子也不是無情無義。
就裴宴之來說,歌曲里的有一句歌詞很合適“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在那個嘈雜的環境中,已經不知道臺上人唱的是曲兒,還是現實。
經過了解,這背后的故事更加令人動容。那種愛國情操、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敬佩和褒揚。
即便這個世界沒有其人,但在這里,在歷史的某個時期也一定有與其原型一樣的一群人。
這首歌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鳴,究其原因,只是因為它唱到了所有人心里。
蒲潼摸了摸鼻子,沒來由多了幾分心酸,他們,有著一顆熾熱的心,最后也埋于赤焰的火。
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
其實戲曲風格的歌曲有很多,但他還是選了這一首,因為這一首赤伶,才是真正寫給戲曲表演者的歌
即便下臺以后,蒲潼的心情依舊久久不能平復,當看到臺下的老人們熱淚盈眶,年輕人眉頭緊鎖時,蒲潼知道,這首歌,他拿對了
“好小子”
后臺處,程秉麟激動地拍著蒲潼的肩膀,這首歌他們排練的時候,自己是見過的。
但當林予冉在臺上重新演繹的時候,他卻還是為之紅了眼眶
真正喜歡戲曲的老家伙,又有哪個不會喜歡這場演出呢
“你看看這個”
他拿出手機,示意讓蒲潼看看。
屏幕上是裴慶峰老先生最新發的一篇帖子,這個帖子連同赤伶這首歌,直接沖到了熱搜第一的位置。
“都說戲子無情,可誰知,戲子啊,在別人的故事里輾轉迷離,流盡自己的淚。
悲可悲,笑可笑,卸去濃妝真面目。曲終人散臺空空,只留一人品惆悵。”
不需要任何鋪墊和宣傳,這首歌,徹底火了,火的一塌糊涂。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